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崇焕献三策
上一章:第一百三十章 新的开始 | 下一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满桂 |
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崇焕不是第一次进入紫禁城了,他乃是万历四十七年中的进士,那一年,他有幸进入这座世间最宏伟的宫殿群。可惜,万历皇帝并没有接见他们。
过了金水桥,袁崇焕见到一个年轻的宦官,他穿着大红袍,显然地位不低。那个年轻宦官身边的人告诉他,来人正是袁崇焕后,年轻宦官竟是笑呵呵的朝袁崇焕拱手致敬道:“咱家高起潜,御马监提督太监,见过袁大人。”
袁崇焕受宠若惊,这个高起潜虽然不如魏忠贤有名望,但也是皇上最心腹的几个内臣了。袁崇焕有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自己入宫,竟然惊动了高起潜,令高起潜亲自来迎;第二个没想到是高起潜竟然对自己毕恭毕敬,要知道袁崇焕现如今可是个岌岌无名的小角色啊。
面对高起潜的殷勤,袁崇焕却现得矜持多了,他跟高起潜见过礼后,道了谢,便不再多攀交情。
并非袁崇焕木讷或者不知道高起潜的重要性,实在是他有所顾忌,不敢同高起潜深交。高起潜毕竟是个内臣,袁崇焕若是对高起潜的态度过于热情,那么传扬出去,必然会被嫉妒者解读为奴颜媚态,巴结阉宦,这对于袁崇焕的官声来说极为不利。
高起潜微微蹙眉,对于袁崇焕的冷淡似有不悦。但高起潜心中尚有更大的企图,所以能够包羞忍耻。他迅速调整心态,笑意不减的邀请袁崇焕移步入宫,袁崇焕亦步亦趋,并不主动跟高起潜攀谈,但高起潜却是不断的跟袁崇焕聊天,多是些家长里短,慰问寒暄,袁崇焕既不愿意表现得过于殷勤,也不能落了高起潜的面子,只能疲于应对,心里苦涩极了。
天启皇帝在乾清宫里等着袁崇焕,想要进入位于内廷的乾清宫,袁崇焕需经过外朝三大殿,也即是皇极殿、建极殿及中极殿。这三大宫殿就相当于是明代的“人民*大会堂”,是朝廷的象征与颜面,但是万历朝末期的时候,宫里发生了一场火灾,致使三大殿不同程度受损,以至于皇帝只能频频在乾清宫或者养心殿内召见臣工奏对朝政。就连当初天启皇帝登基的时候也只能将场地转到养心殿,而非皇极殿这座紫禁城内最气势宏伟的宫殿。
路过破损严重且杂草丛生的三大殿的时候,袁崇焕心情复杂沉重,这三大殿可是大明朝皇权与社稷的象征啊,连三大殿这种建筑都破败不堪,由此足可见大明朝已是夕阳将落、暮气沉沉!
高起潜见袁崇焕似乎对三大殿很上心,便侃侃而谈道:“皇祖、皇考二位先帝已经从各省摊牌了大量的木料,就堆积在京师各地,皇爷登基以来,辽事汹汹,便将修葺三大殿的事情给搁置了起来,不过想来用不了多久,此事就又要提上日程。毕竟,三大殿可是朝廷的脸面啊!”
袁崇焕赞同的点了点头道:“非壮丽无以显威仪!倘若宫墙破败,何以震慑四夷宵小?皇极、建极、中极三大殿还是早些修葺一新,方可彰显我国朝鼎盛气象。”
高起潜笑道:“袁大人真知灼见啊,比大部分腐儒看得透彻,他们总是心疼那点儿散碎银子,在修葺三大殿的工程上头推三阻四,说三道四!咱家真是不明白,朝廷又不是在修酒池肉林跟阿房宫!这三大殿的修葺,彰显的乃是朝廷的威严气象,乃是刻不容缓的国政......”
面对高起潜的殷勤,袁崇焕的心情越发沉重起来,他是在不明白高起潜如此厚待自己图个什么!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对于内臣,袁崇焕总是保持着一种警惕心,或者说全大明的文武对内臣都不感冒。
进入乾清宫以后,袁崇焕匍匐在年轻的皇帝脚下,问候皇帝的康健。
彼时皇帝正跟徐光启在闲聊今年春闱新开农科、兵科、算科的事宜,见袁崇焕前来,皇帝命他起身,并拿着一双好奇的眼神上下打量着袁崇焕。
上一世皇帝虽然不学无术,但对于鼎鼎大名的“圆嘟嘟”还是略有耳闻的,受正史影响,皇帝了解到袁崇焕是个文武全才,被称为“读书将军”,甚至被吹捧为专克虏贼的常胜将军。而受网络上的一些野路子观点,皇帝又了解到袁崇焕是个“汉奸”,是个“庸臣”,总之对于袁崇焕的评价处于两个极端。
也正因于此,皇帝对袁崇焕印象深刻。
见到袁崇焕以后,皇帝觉得他没什么稀奇的,至少相貌平平,不似孙承宗、熊廷弼那般生的“奇人异相”。
皇帝微笑着让魏忠贤给袁崇焕搬凳子。
袁崇焕再次感到皇帝的恩宠,一天之内,袁崇焕竟是被天启朝的头号跟二号大太监“折腰”,也算是绝无仅有了。
将徐光启晾在一旁,皇帝饶有趣味的向袁崇焕问道:“给你足够的粮草、兵马,你一个人就能守住山海关?”
袁崇焕坚定的回答道:“臣下不敢欺瞒圣上,假如给臣充足的兵马粮饷,臣必不叫胡马度过阴山。”
“你以飞将军李广自比?”皇帝问道。
袁崇焕忙道:“臣斗胆妄言,臣之楷模乃卫青、李靖。飞将军忠勇有余,气度不足,私德有亏,臣不取也。”
皇帝点了点头,虽然只是寥寥几语但也可以摸清楚袁崇焕满口放炮的性子。
就连一旁的徐光启也是眉头微蹙,对于袁崇焕的豪言壮语有些意外跟不满。对于推崇谦逊有礼的大明官场文化来说,袁崇焕这种锋芒毕露的性子的确不怎么讨喜。
但现如今已是非常时刻,兴许袁崇焕真的就是那个非常之人!
徐光启目光灼灼地盯着袁崇焕,静待皇帝下文。
皇帝笑了笑,说道:“你一直都如此自信吗?”
“臣在圣上面前,不敢欺瞒,只是坦诚直率。”袁崇焕从容奏对道。
皇帝点了点头,终于对实质问题发问道:“你口出狂言,想来是胸中已有对付建州叛军的方略,朕就在此,你可一一倾诉。”
袁崇焕顿了顿,知道能否说动皇上就看这一锤子买卖了,便鼓足勇气,大声说道:“伪金虽然蜗居关外,但伪金小而强;大明虽然坐拥天下,但此刻的大明,却是大而弱!”
话音落下,无论是徐光启还是魏忠贤抑或是一并前来的高起潜都是面色大变。
好你个袁崇焕!
真是贼胆包天!
这种掉脑袋的话也敢讲?
高起潜更是瞪圆了眼睛,刚才走了一路,咱家怎么就没瞧出来你是个缺心眼的二百五呢?
皇帝意外的挑了挑眉头,袁崇焕如此直白的道出了大明跟伪金国的现状,确实令皇帝惊诧不已。皇帝也有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袁崇焕竟然能看到这一层,并且一针见血的指了出来,第二个没想到就是袁崇焕竟然如此的直言不讳,一点儿颜面也不给皇帝留。
皇帝尚未发话,那边的大明第一狗腿子已经跳了出来,魏忠贤声色俱厉的对袁崇焕怒喝道:“妄人!天子面前,休要满嘴胡言乱语,你有几个脑袋?”
听到魏忠贤的怒骂声,殿外的许显纯立即露出脑袋,只待皇帝一声令下,便要将袁崇焕拿下。皇帝并未觉得自己受到了冲撞,甚至他很喜欢袁崇焕的坦诚,但是他并没有出口呵斥魏忠贤,反而冷静的观察袁崇焕被魏忠贤斥责后的反应。
果然,袁崇焕慌了神,不出皇帝所料,他平静的外表下,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底气,被魏忠贤这么一骂,皇帝似乎也默许了魏忠贤的“越俎代庖”。袁崇焕紧张的冒汗,他从凳子上滚下来,匍匐在皇帝脚下,说道:“臣下冒死直谏,句句都是肺腑之言!臣一片赤胆忠心,还望圣上明鉴。”
至此,皇帝才摆摆手,对魏忠贤说道:“你们这些近侍若也能向袁爱卿一样,事事都对朕坦诚布公,朕治国也就不会那么费心思了。”
魏忠贤听皇帝在敲打自己,连忙陪笑,说了好多油腔滑调的话,终于又把皇帝哄开心了。魏忠贤的确有这个插科打诨的资历,他毕竟是皇帝的头号心腹兼头号背锅侠,皇帝不会真的把他怎么样。
听了皇帝委婉的赞扬之后,袁崇焕这才心虚的擦了擦汗,心里落了块大石头。
经此一役,皇帝也多少探知了袁崇焕的斤两,暂且将其视作了一个政治投机份子。当然这并非贬义。在盛世治世之中,政治投机份子无疑是政坛上的不安分子,是国家的祸源,但在明末这个大染缸里,在天启朝这个动荡的年代中,政治投机份子往往比朝堂上的肉食者们更具使命感与进取心。
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算得上是最著名的政治投机份子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他们二人的能量可不是就比六国王公贵族们还要庞大嘛。
“继续谈你的真知灼见吧,这一次,没人会跳出来阻挠了,一次性说个痛快吧。爱卿讲的痛快,朕听的也痛快!”皇帝似乎开始表露出对袁崇焕的喜爱了,这令后者精神振奋,他重新落座,侃侃而谈道:“臣虽在福建邵武任知县,但常与老兵老将交谈,关心辽事,这些年常思平定建奴之良策。臣以为想要平定叛贼努尔哈赤,并不难!只需三策足矣。”
并不难?
此话一出,无论是魏忠贤还是徐光启抑或是高起潜都是面露异色,只是出于魏忠贤的前车之鉴,几人都没有跳出来逼问。
皇帝早已经养成了上位者应有的气度,他无悲无喜,只是目光平静的看着袁崇焕,静待他的下文。
袁崇焕见皇帝能够沉住气,精神又是一振,他忙道:“此三策,便是练兵、筑城、联防!”
皇帝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好你个袁崇焕!果真是名不虚传啊。”
这些年来,跟努尔哈赤的八旗兵交战,朝廷中有识之士得到的最重要的两点教训一是明军士卒不教而征;二是八旗兵骑射无双,不可与之野战。
可惜从萨尔浒战役到辽沈惨败,这两点前线将士们鲜血换来的教训仍旧没有在朝野上下形成共识,也只有少数有识之士真正看出了厉害所在。
皇帝自然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在辽沈惨败前,他都力主不要跟努尔哈赤力敌,但是袁应泰是在不具备一个统帅应有的素质。
不过皇帝没有料到的是袁崇焕远在福建竟然能够看到这两点,仅此而言,他比朝堂之上的绝大多数文武都要高瞻远瞩。
至少兵部尚书张鹤鸣就总也吵吵着要跟奴贼来一场大决战,毕其功于一役。
事实上直到崇祯二年的乙巳之变,也即皇太极绕过关宁防线,从居庸关入寇大明京畿地区的战争之前,明朝的精英层也即文官士大夫们对于后金并不将其视作心腹大患或者头号强敌。作为一个拥有着两百多年辉煌历史的大一统王朝,明帝国自有着他的威严与信心,即便是辽东经过了一些列的惨败,但明帝国的精英层仍旧对帝国信心满满,因为后金跟大明的国力差距实在太过悬殊!
在历史上以后金或者满清的小小国力,攻打下整个大明江山,这种案例方之全球都是绝无仅有!
当年menggu灭宋也是在国力上对南宋有了绝对的压倒性的基础之上。
而明朝跟满清自始至终都是明朝的综合国力完胜满清,但两者碰撞的结果却是明朝完败。
皇帝笑容满面地对袁崇焕说道:“信王曾经跟朕提及过你,他说你身负大才,起初朕还不信,但今日你的一番奏对令朕对你改观,翻天覆地的改观!”
皇帝似乎很少这么不加吝啬的赞扬一个臣子,此话一出,魏忠贤、徐光启、高起潜三人都是面色大变。
袁崇焕也是面露笑意,他明白,自己成功了,获得了圣眷!
高起潜偷偷盯着袁崇焕,微微点了点头,心中似有计较。
皇帝命令袁崇焕对他的三策详细解读,袁崇焕不敢懈怠,忙道:“奴贼大都是游猎出身,茹毛饮血之辈,个个好勇斗狠。官兵如想战胜他们,首先要练兵。第二,奴贼的强项是战马,官兵的强项是城关。与奴贼做战,要尽量避免野战,应该坚守城关,相机歼敌。第三,奴贼八旗来去自由,而守城者却常常坚守不动,这怎么办呢?就需要城与城之间、镇与镇之间互相联防。战时全部出战,防时全部坚守城关,概不出战!如此,才能让奴贼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使官兵觅得更多的胜机。”
皇帝点了点头,袁崇焕所献三策多是战术上的对策,跟熊廷弼从帝国战略上制定的三方布置策不能相提并论,两者有着境界上的差距。但是考虑到袁崇焕的年龄、资历跟熊廷弼有较大差距,皇帝便也就释然了。
毕竟袁崇焕从未担任过朝廷高官,他不可能像熊廷弼那样从全局着眼,制定纵横捭阖的大战略。不过如此也好,袁崇焕所献三策跟三方布置策有很多互补的地方,将袁崇焕的练兵、筑城、联防三策运用到锦州、宁远之间数百里的防线构筑,必有大用!
皇帝满意的对袁崇焕勉励几句,他觉得假如对袁崇焕稍加历练,或许袁崇焕日后的成就会比熊廷弼要高得多。
皇帝赞同了袁崇焕的计策,并从更深层次的兵家理论上对袁崇焕教导道:“袁爱卿的法子较为妥当。事实上,对于承平日久的王朝来说,当面对异军突起的新兴挑战时,没什么比构筑一整套防御体系更稳妥、明智的方案了。”
袁崇焕一愣,他是第一次聆听皇帝的圣训,所以对皇帝口中不时冒出来的新颖词汇还有些不适应,但一旁的徐光启跟高起潜却是听的仔细。至于魏忠贤?他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搞搞阴谋诡计,在宫廷里头耍耍心眼也就罢了,治国理政,文韬武略什么的大道理,他压根听不懂!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就没有主动进攻,而是以梁国为核心,构筑了一整套防御体系,长围久困,等待叛军自己内乱。更明显的则是宋朝在面对西夏的崛起的时候,范仲淹和韩琦在西北地区所采取的策略其实也是如此,就是不断修建军事堡垒,构筑防御体系,不断以堡垒战来向对方渗透,而不是与对手野战。”
袁崇焕、徐光启、高起潜三人默默品味着皇帝这番高屋建瓴的言论,心中似有明悟。
“承平日久的王朝,往往过于松懈,武备不盛,所以容易被新兴势力钻了空子!但面对棘手的新兴挑战,王朝逐渐又将调整过来,恢复开国规模、气象,整饬军备,清明吏治,使国力再度蒸蒸日上,此也即所谓的中兴。但中兴是需要时间的,并非一蹴而就。而建立一整套防御体系,就是为王朝中兴争取时间的不二法门。”
“防守!不是抱头鼠窜,不是被动挨打,而是蓄力!收回拳头不是怕了对手,而是为了更好地握拳,以更有力的方式再打出去!”
闻言,袁崇焕面色涨红,他被皇帝鼓动的心血澎湃,恨不得立即赶赴辽东,投入到跟奴贼的作战当中,建功立业。
而徐光启跟高起潜二人也是对皇帝的真知灼见五体投地,这并非是基于皇帝的身份跟权势,而是基于皇帝的睿智与领导艺术。
皇帝又跟袁崇焕聊了很久,等到了饭点儿,皇帝还邀请袁崇焕留下来用膳。
皇帝留袁崇焕用膳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师,东林党人无比振奋,似乎他们又要迎来第二春了。至于东林党的政敌们则万分沮丧,纷纷磨刀霍霍,准备弹劾袁崇焕!
上一章:第一百三十章 新的开始 | 下一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满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