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御马监
上一章:第十六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下一章:第十八章 校武与高起潜 |
送走徐光启后,皇帝在用晚膳的时候,被魏忠贤呈上来一个折子,皇帝翻开来看,原来是从大明两京南北直隶一十三省之中海选的5000名女子,已经在各地被筛选掉了4000人,而剩下的1000人现如今已经进入了皇宫之中。当然,这帮人现在还不被承认为大明的妃嫔,进入宫中以后,也仅仅是干着一些宫女们的粗活。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之中,宫内的老宫女、宫娥们会逐一对这1000人进行再次筛选,这一次的筛选主要是看看这些女子贞操是否还在,身体是否健康,性格是否温柔贤惠云云,总之考核的项目很多,考核标准也相当苛刻。据说身上但凡有一道伤疤,就会被筛选掉!
当然,这种严苛的标准在洪武年、永乐年兴许还能被彻底的贯彻执行,到了天启皇帝这会儿,恐怕就是长成“如花”那副尊容,只要肯往宦官们手里塞银子,照样能够进入这皇宫之中。然后再给宫娥们使点儿银子,便又能蒙混过关。总之,能够成为大明妃嫔,仅仅靠姿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足的手腕与极大的背景才行。
根据规定,这1000人之中,会被宫娥们再筛选掉700左右,剩下的300人就自动成为宫内的女官,也就是管理普通宫女的宫女头头。再然后,皇帝的亲娘或者皇后或者皇太后将亲自出手,再从这300人之中砍掉250人,最后这50人才被理所当然的视为大明朝的妃嫔。
当然了,鉴于天启皇帝的生母早早亡故,所以只能将这一重任交给皇后,可是无论是皇祖万历还是皇考泰昌,他们都没有给天启帝留下一位皇后来。
万历皇帝的皇后跟万历皇帝同一年去世,而历史上的泰昌帝就很有意思了,他一共拥有三个皇后!虽然这老小子只做了一个月的皇上,却拥有三个皇后,这并非野史。
这里提一下,天启帝苦命的老爹的原配皇后是一个姓郭的秀女。当朱常洛同志还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这位郭秀女就追随朱常洛左右了。不过很惋惜,在朱常洛还没能登基之前,郭皇后便早早的死掉了。等朱常洛登基之后,才追封这个郭秀女为皇后,史称“郭皇后”。这个便是朱常洛的第一任皇后。他的第二任皇后史称“王皇后”,乃是天启帝的生母,同样这位王秀女生前也没有当上皇后,而后天启帝登基之后,追封的。
第三位皇后史称“刘皇后”,照例这位也是被追封的,谁追封的呢?乃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而这位刘皇后也正是朱由检的生母。
也就是说连带着皇祖、皇考两朝一共四位皇后,可是没有一个皇后现在还活着。至于西李娘娘、东李娘娘之流,不过是个“选侍”,“选侍”之上还有“才人”,“才人”之上还有“嫔妃”,“嫔妃”之上还有“贵妃”,“贵妃”之上才是“皇后”,这中间差了好几级呢。
所以魏忠贤此次呈折子上来,就是要问一问皇帝,这随后筛选出50名大明妃嫔的“主考官”应该如何顶多。
皇帝也颇为头疼,“要不由这300人搞个‘维密内衣秀’?”皇帝脑洞大开的想道。当然他也仅仅是意淫罢了,可不敢这么做,否则还不被文人士大夫们给骂死。
皇帝道:“就从皇祖、皇考朝中选出一个最德高望众,品行最好的妃子出来主持好了。”
魏忠贤忙道:“群臣上折子举荐了皇祖朝的昭妃刘氏,担此重任。”
皇帝点了点头,“那就她吧,总不能把文官们上的折子都给驳了。也算卖他们个面子。对了那个田秀英在不在这1000人里头?”
魏忠贤忙道:“在的自是在的。老奴办事,皇爷还不放心吗?”
皇帝笑骂着指着他的鼻子喝道:“你真以为朕是那种沉溺女色的昏君不成?朕之所以对这个田秀英念念不忘,是因为他的父亲啊。”
这话皇帝却是没有扯谎,天启帝的确不是什么好鸟,他上辈子身为富二代,生活是极其糜烂的。对于女人向来是荤腥不忌,这辈子好不容易混成了皇帝,还不更加的肆无忌惮?
但对于田秀英,皇帝还真的没有想法。是皇帝转性了?还是田秀英太丑?
都不是,实在是因为田秀英年纪太小了。
天启帝不是变态的萝莉控大叔,自然对小小年纪的田秀英不感冒。但为何还执意要将田秀英纳入深宫呢?
这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现如今皇帝对田弘遇甚为倚重,赋予了田弘遇整个北中国的海权,让他垄断了大明朝一半的海上贸易。这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啊!
这还是其次,为了控制北中国的海权,为了攫取更多的海上利益,皇帝已经授予了田弘遇北中国最强大的水师舰队,日后田弘遇必定还会建造更多的坚船利炮!掌握了这么一支强大的水师军队,皇帝不得不对他多加笼络啊。
最好的笼络办法是什么?
怎样才能让田弘遇死心塌地的为皇帝卖命?
无外乎就是让田弘遇成为皇亲国戚罢了。
第二日,皇帝早早的起床,御临承天门,这一次皇帝还没登上承天门的时候,便听到门外的大广场上人声鼎沸。闻言,皇帝面露冷笑之色,大明朝这帮官僚,典型的就属于是哄着不走,赶着飞快的“小受”体制。你越是给他们好脸色,他们越是自我感觉良好,感觉皇帝少了他们就无法治理这个国度似的。像太祖皇帝、永乐大帝那样的狠人,对官僚们非打即骂,官僚们反倒是俯首帖耳,工作效率暴涨,为什么呢?无外乎就是怕皇帝一不高兴,将他们的高官厚禄剥夺了去。
坐到了承天门的龙椅之上,皇帝得意的俯瞰着上千高官同自己行跪拜礼。这一刻,皇帝逐渐对御下之道有了一丝明悟。
眯起眼睛,皇帝在千余名官僚之中,寻找到了白发苍苍的叶向高。叶向高是个很富态的老者,生一张国字脸,想来年轻那会儿必定也有几分不怒自威,可是自打中年发福以后,这张国字脸面圆润了许多,正印证了那就话“越老越面善”。
“叶阁老,终于等到你啊。”
皇帝朝叶向高欣喜的笑了笑。
“叶妈妈”叶向高受宠若惊,“老臣何德何能,得此圣眷。臣叩谢皇上挂碍。”
皇帝笑嘻嘻的嚷道:“朝堂上的君子们都说你叶阁老才德兼备,是大明的股肱之臣,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叶向高忙道:“老臣一路赶赴京师,于草泽之间也多听到百姓们对皇上称颂讴歌。大明亿万兆民,皆曰皇上少年老成,有明君之姿。”
承天门外的群臣都面色古怪的盯着这一老一少,一君一臣搁这儿“商业互吹”,不知道君臣两个唱的这一处“双簧戏”是何用意。
紧接着魏忠贤唱了句:“陛下诏群臣校武。”
校武?
好好的早朝校的哪门子的武?
所谓的校武,其实就是阅兵的意思。
群臣见皇帝一副认真的模样,不由得都急了,喂喂喂,什么情况?继续跟叶向高搁哪儿互相吹捧不也挺好?校什么武?那儿来的武?
只听魏忠贤又道:“陛下诏群臣赴御马监!”
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御马监。在明代宦官的就业岗位一般被分为二十四个衙门,在这二十四个衙门里头,毫无疑问,司礼监是地位最为显赫的,因为这个衙门指掌“披红”之权,与内阁权力互相制衡,有“内廷”之称。
而这个御马监虽然在二十四衙门之中属于最后设立的,但是其权柄却是出奇的大,在二十四个衙门之中,威风程度仅次于司礼监。
那么这个御马监是干什么的?养马的吗?
御马监的头头其实就是明朝版的弼马温吗?
事实上,如果把内阁六部视作外朝,把二十四宦官衙门视作内朝,那么司礼监就是内朝的“内阁”而御马监则是内朝的“兵部+户部”。
根据记载,御马监的内朝兵部职权主要是——掌腾骧四卫营马匹及象房等事。这个腾骧四卫其实就是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的简称,这四卫兵马早在洪武、永乐年间就属于天子的禁军,跟随朱元璋跟朱棣南征北讨,立下战功无数。后来在景泰及成化年间,跟随京师三大营改编团营制的浪潮,腾骧四卫也随之改编成了“勇士营”以及“四卫营”。
改变以后,每营官兵编制为5600人,在最会来事儿的明武宗时期,这支天子禁军还一度扩充到40000多人。
在历史上,于谦大爷的北京保卫战就是借助这支御马监禁军的力量才击退了瓦来蒙古的。
明代的皇宫跟两宋一样,分为内外两个部分,皇宫内城是皇帝上班的地方,而外城则分布着六部以及别的什么衙门。
而御马监的衙门则属于外城之中占地最大的一个衙门。因为御马监要养禁军兵卒,要养御马军马。
除了内朝兵部的职能外,御马监还管理着皇室的土地、店铺等等。在土地私有化的中国古代,虽然天子总嚷嚷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实际上,皇帝真正拥有的土地,也就是皇庄、皇店内那点儿私产。
在锦衣卫们的督促下,百官不得不极不情愿的朝御马监赶去,这一路以上可是不近。这帮大臣早早的赶来上朝,连饭都没顾得上吃,从家里跑到承天门下都已经要了半条老命了,现在又要走到御马监去,这不是折磨人嘛。
走在最前头的方从哲有意放慢脚步,同叶向高站到了一起,方首辅小声问道:“叶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叶向高苦笑道:“我昨日刚刚抵京,连你都不晓得之事,我又怎能知之?”话音落下,叶向高转过头望向大明朝最高爵位获得者,世袭英国公张维贤,道:“张老公爷别老无恙否?老夫昨日刚刚抵京,还未来的及登门拜访,公爷可不要怪罪啊。”
张维贤咧嘴一笑,朝叶向高拱了拱手,恭敬地答道:“叶阁老又取笑我了。我那儿敢怪罪您哦。”
叶向高忽然拉扯住张维贤的手,问了句:“公爷,给我交个底,皇上喊咱们去御马监,校武?校什么武?”
张维贤两手一摊道:“我这个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向来是有名无实啊,与其问我,还不如去问问你们的兵部尚书。”
大明此时的兵部尚书名唤黄嘉善,这老头跟王象乾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已经七十多岁了,不过跟王象乾老同志老而弥坚不同,黄嘉善身体不大好,多次向皇帝递交辞呈,虽然都没有被恩准,但皇帝却是准其在京师疗养,为了显示恩宠,还派了两名太医院的医官侍奉着。
方从哲跟张维贤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张维贤忽然又道:“不过根据一些坊间的传闻,近日徐光启徐大人往御马监运了一门红夷炮。”
“徐光启?”
方从哲眉头一挑,暗道这个人最近可真是出尽了风头,堪称是小皇帝的第一心腹重臣。
“红夷炮?可是先帝爷在位时,从澳门购买的那种红夷大炮?”叶向高却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红夷炮上。
张维贤道:“正是!”
叶向高点了点头,道:“是了是了,早听人说,今上还是皇太孙的时候,便笼络了这个徐光启,让他在天津试种水稻之余,仿造红毛夷们的枪炮。听说今上那会儿还支了徐光启将近百万两的纹银嘞。”
闻言,张维贤同方从哲对视一眼,不由得对叶向高肃然起敬,这老头早早万历年就已经退休不干了,可就是这么一个下野的人物,他的耳目竟是比方从哲这个当朝首辅,比张维贤这个朝廷世袭的英国公还要“耳聪目明”。这其中的道道,可深着呢。
“想来此次去御马监,定是观看这红夷炮无疑。”叶向高笃定地点了点头。
听着前头几位老大人的谈话,落在后头的几位御史、给事中不由得议论纷纷。周延儒面露隐忧道:“今上刚刚即位,不图勤政爱民,却热衷于此兵将之道,长此以往,可如何是好?怕是我大明朝又出了个武宗第二!”
闻言,温体仁、钱谦益(字受之)也是议论纷纷。“兵者不祥之器也,君子不得已而用之。今上新晋不思民生,就要弄刀弄枪,真是太不像话了。朝中重臣高官们担心自己的高官厚禄,不敢犯颜直谏,我等正人君子却是不得不防微杜渐。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定要劝阻今上,且不可沉迷与武备兵事!国之本,在农在民!”
“是啊是啊,国虽大,好战必亡啊。”
“等到了御马监,我等定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同今上争上一争!”
“好!”
御马监草场。
皇帝坐轿早早的来到草场,召见了御马监掌印太监田飞、监督太监蔡铳、提督太监刘永志三人。皇帝问道:“红夷炮可备下了?”
田飞道:“回皇爷的话,两日前徐大人就令人将一门仿造的红夷炮运到了御马监,加上先帝朝购自澳门的四门红夷炮,现在御马监内共又五门红夷炮。”
皇帝又问道:“炮弹可备下了?”
田飞又道:“回皇爷的话,两百五十枚炮弹都陈列好了。”
皇帝又问道:“操炮手可操作娴熟了?”
田飞答道:“徐大人留下了一个老师,在这位老师的教授下,奴才这儿已经训练出了一批技术过硬的炮手了,恭请皇爷校阅。”
皇帝点了点头,“办得妥当,魏忠贤,替朕犒赏他们三个。”话音落下,皇帝忽又问道:“老师?徐大人留下的那个老师叫什么,可是孙元化?”
田飞答道:“圣明无过皇爷,正是此人。”
皇帝大喜,嚷道:“唤他过来,朕要见他,同他好好聊聊。”
“是。”
很快,百官群臣都进入了御马监,这个地儿可不是说来就来的,即便是方从哲以首辅之尊,张维贤以国公之贵,在御马监这儿仍旧吃不开!
御马监属于皇帝禁军,除了皇帝老子,谁的面子也不卖。
所以说,对于群臣来说,他们倒是第一次进入这个御马监草场,不由得都好奇的打量起来。这个御马监草场大的很,比六部衙门加在一块还要大上十多倍。这里除了养马之外,就是居住着一帮“臭丘八”。草场内除了军帐就是草料堆,除了草料堆就是马场,除了马场就是马粪堆,总之没有哪一项是能讨得高贵的士大夫们欢心的。
士大夫们喜欢什么?除了名利之外,第一当属美人,再次当属名山大川,再次应当是文字古玩,再次应是花鸟虫鱼。
而浑身散发着臭汗的苦大兵,士大夫们唯恐避之不及,更别提亲近欢喜了。所以很快群臣便对这到处散发着马臭、汗臭的御马监失去了兴趣。一心只想着面见皇上,然后拉着皇上一块离开这个令人窝心的腌臜之地。
他们并没有很快见到皇上,因为皇上这会儿正同一个名叫孙元化的人交谈甚欢。锦衣卫将群臣带领到五门红夷大炮旁,便停了下来。这会儿群臣才又来了兴致,纷纷朝着红夷大炮指指点点。
“明人重炮,清人重马”
终明一朝,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对枪炮十分的喜爱。因为自打洪武皇帝、永乐皇帝时起,枪炮便是大明朝驱除鞑虏,痛殴北元的神兵利器。
武将们喜欢他们是因为枪炮的确在帮助他们抵挡游牧民族的南侵时,发挥出巨大的助力。文臣们喜欢他们是因为枪炮的存在,能够削弱武将们的影响力,无形之中,抬高文臣们的政治地位。
上一章:第十六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下一章:第十八章 校武与高起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