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上一章:第十五章 做皇帝好难 | 下一章:第十七章 御马监 |
皇帝被杨涟气的不轻,一个晌午,把暖阁内能摔的坛坛罐罐,统统摔了个稀巴烂。直到骆养性前来通禀一个消息,皇帝这才消停下来。
“叶向高抵京了?”
皇帝问道。
骆养性连忙点头道:“朝中大臣都去迎接了,按照惯例,今天叶阁老会休息一日,明天便沐浴更衣,入宫面圣。”
皇帝点了点头,道:“那便休息休息,他也一把年纪了,一路上肯定被折腾的不轻。明日早朝的时候朕再见他不迟。”
话赶话的说到这儿,皇帝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有了今日的杀鸡儆猴,想来明日早朝人都会来齐。这也算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朝会了,那么如此重要的场合,说些什么呢?
是探讨军国大政?
还是人事任免?
皇帝拿不准主意。
他现在对百官群臣有着深深的戒心,对于皇帝而言,这天底下都是敌人对手,他谁也信不过。皇帝心中烦闷的很。魏忠贤看穿了皇帝的心思,便开口道:“皇爷,要不咱们出门走走?”这种话文官们是讲不出来的,因为在儒家的政治传统之中,皇帝是不能离开皇宫的,因为皇帝是太阳!中国最古老的神话——十日齐飞中就已经埋藏着中国人特有的哲学智慧了。太阳是世间万物的主宰,最重要的东西,可是太阳只有遵循天道纲常,才能给黎民百姓带来好处,如若肆意妄为,结果便是十日齐飞,烘烤的大地寸草不生,饿殍遍野。
魏忠贤这个老流氓可不管这个政治传统。因为他是太监,他的所有权力都来自于皇帝的恩宠,所以他只需要无脑跪舔皇帝,讨好卖乖就是了。至于文官们怎么说,天下人是死是活,他魏忠贤全然不在乎!
这个建议令皇帝颇为心动,可是犹豫了片刻后,他又有些犯嘀咕,假如今日出宫之事被文官们知晓,那还了得?那明日的早朝还不得开成批斗大会啊。
正在皇帝抽搐的时候,一个太监走进来,跪倒在皇帝面前说徐光启徐大人求见。皇帝点点头准其觐见。但是当皇帝回过头看着一片狼藉的乾清宫后,连忙又补充了句:“在养心殿召见徐光启!”
养心殿。
当徐光启见到皇帝时,先是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响头,然后便长跪不起。皇帝不悦的嚷道:“徐老师,你这是做甚?”
徐光启道:“臣下恳求皇上收回成命!”
皇帝眯起眼睛,饶有兴趣般问道:“徐老师想让朕收回什么命令啊?”
徐光启忙道:“皇上,准许泰西人开办书院一事,臣下以为万万不可。”
皇帝反问道:“有何不可?莫非徐老师也不能免俗?认为庞迪我等人都是两只脚行走的夷狄不成?”
徐光启道:“皇上,普天之下唯有我中原,唯有我大明,唯有我华夏是仪礼之邦,文明之域。中国四面,山海之间,尽是一些茹毛饮血,不知礼义廉耻的蛮族、夷族。此天地之恒理,纲常也。不过,夷狄之中,也并非没有一两位智者,夷狄之中也并非没有能者,正如皇上曾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夷狄中也有我们中国应该学习的长处。譬如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顿了顿,徐光启又道:“庞迪我等人,贤才也!他们之前虽不识我中国礼仪、教化,但也是耶稣的信徒,在泰西也是读书人,体面人。更何况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其间又经历了多少事?见过多少人?吃过多少苦头?长过多少见识?不可计数啊皇上。这些泰西传教士一个个皆是满腹经纶,见识广博。他们在利玛窦神父的指导下,秉持着融入我中国的宗旨,努力的学习我中国的典仪制度,早已算得上是半个大明臣子了。”
“既是如此,又为何求朕收回成命?”
皇帝不解的问道。
徐光启道:“皇上,泰西诸人所学之耶稣教会的学问,与我中国风土民情迥然相异!儒家儒学,孔孟之道、程朱之理,在我中国已是绵延千百年之久了。以儒家的经典、学问,治理我中国之民、之俗,早已成了天地纲常的一部分。我中国之民,久闻儒学教化,与这耶稣教会之学格格不入啊,此一也。”
“第二,皇上,古来圣贤皆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故而有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尽除鞑虏夷狄于故周之土。皇上,泰西人不能成为我大明士大夫的老师啊!否则,千百年之后,我等后世子孙皆披发左衽矣。”
“第三,士林官场也绝不允许臣下率领泰西人建设这么一所书院出来。皇上,自打董子(董仲舒)规劝汉孝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千百年来,孔孟之学便在我中国再无敌手。现在忽然跳出来一帮泰西人,一个耶稣教会,要与儒学争一争道统,那还了得?皇上,皇上!臣下与这些个泰西传教士可承受不住整个大明官场士林的怒火啊。恳求皇上垂怜,收回成命,还是照例恩准泰西人建立教堂传教好了,将耶稣教会成为我大明继道教、佛教后的第三教,而不是成为我中国的墨家、纵横家、法家等异端道统啊。”
皇帝盯着徐光启,冷冷的问道:“你——你们,都这么想?都这么看?”皇帝站起身来,叹了口气道:“难道是朕讲的还不够明白,透彻?朕三令五申的讲过了,泰西人开办的书院,讲授的乃是数学、天文历法、航海学等等,而不是劳什子的《圣经》!朕连三清道祖、如来佛祖都不信,又怎会对区区耶稣高看一眼?”
“再者!从泰西人开办的书院中结业的学子,是不被允许参与科举的!儒家儒学儒术,仍旧垄断着我大明的官场,朕几曾表示过要背离孔圣孟圣的教诲了?中国是世俗之中国,朕是世俗之主宰,而儒家正是世俗之经典,与朕与大明正是相得益彰!至于泰西传教士们宣讲的那一套神啦鬼啦的,什么狗屁玩意儿?朕绝不会信奉,朕的子子孙孙也决然不会数典忘祖,去信奉一个供奉着夷狄的宗教!”
皇帝苦口婆心的解释了一番后,在接过魏忠贤递来的碧螺春润嗓子的时候,忽然灵光一闪,忙道:“其实朕真正地意思,用八个字便可概括。”
徐光启拜倒道:“请皇上示下。”
皇帝得意的笑道:“听好了,可就只有八个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闻言,徐光启面色数度变换,绝顶聪明的他几乎是在一瞬间就明白了皇帝的心意。
“嘉靖朝的时候,咱大明与弗朗机人在两广的海面上爆发过一场海战。当时咱们的水师虽然在西草湾击败了佛朗机人,但咱们不也是被弗朗机人的舰船弗朗机炮、火绳枪给吓了一跳?吃了很大的亏啊。到了皇祖、皇考在位的时候,咱们又从红毛夷手中购买了不少红夷大炮,这玩意儿的威力数倍于我中国铁炮啊。徐老师,此正是朕所担忧的地方。”
皇帝语重心长的答道:“我中国之学向来注重文治、教化、礼仪、伦理而素来轻视格物致知之学,对算数、天文、历法等学问,虽然勉强承认但也被贬斥为旁门左道,在儒家诸多经典面前,显得丝毫不入流,以至于学习这些学问的人稀少无比,既然没有人才,在这些学问上想要有所建树,就更加不可能了,于是乎便积贫积弱了,就更没人肯学算术、天文之学。”
“而这些正是泰西人的长处啊,咱们非但应该学习泰西人造枪造炮的本事,还应该虚心学习他们格物致知的学问!当然,治国理政的大道,他们还是应该求教于我天朝上国。”
皇帝拉扯着徐光启的手,摆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道:“日后,那些人如若为难你,你便可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八个字回敬他们。放心大胆的去做,去尝试,什么也不需要怕,要记住,你徐老师身后始终站着朕!风里雨里,朕都挺你。”
闻言徐光启感激涕零,忙道:“臣始知皇上之苦心孤诣与深谋远虑。皇上之谋之思,旷古绝代,臣唯有高山仰止而已。”
这个晚清重臣张之洞发明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术概念,在当时并不能算是最先进的政治理念,但是放到数百年后的明末,张之洞的这个理念却是进步极了。今天皇帝的这番话借着徐光启之口传出去,算是往中国思想界丢去了一颗重磅炸弹。千百年以来,中国的思想界便是儒家一家独大,却也并非拘泥僵化,丝毫不知变通进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世俗战乱不休,儒家思想原本那一套治国理念行不通了,这种现象令很多大儒进行了反思,于是乎便有了中国思想史上大名鼎鼎的“三教合流”,也即是儒家吸收道家、释家思想中好的一部分,将儒学进行了升级换代。
而现在,宋明理学统治下的儒家,越来越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着的国情的需求,皇帝觉得是时候再来一次升级换代了。
除了可以从西学中吸取养分,儒学中其他小的分支抑或是不被主流思想认同的异端思想,都能成为学习借鉴的对象,前者譬如王阳明的“心学”流派,后者譬如李贽等人建立在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上思潮。
作为一个过来人,皇帝深切的明白,现如今欧洲人已经在变革当中,就如同马克思先生指出的那样,欧洲人正在用枪炮瓦解骑士阶级;用指南针发现新航线,攫取来自于全球的财富;用造纸术传播先进的思想,武装了人民的头脑......
欧洲人已经在改变了,而中国人还在昏昏欲睡!
这怎么行?
古来圣贤皆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而后世天朝太祖也曾曰:落后就要挨打。
皇帝不像挨打,所以他只能变!
变则强,弱则亡!
这才是天地恒理————
皇帝期待的盯着徐光启,说道:“这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只是朕初步的一个想法,徐老师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有博闻强记之识。那么可将朕这八个字拿去,写写文章出来,传阅天下,让士林、兆民都明白朕意。”
闻言,徐光启心中一片火热,他明白皇帝的心意,甚至说他比皇帝更深切的知道这件事意味着什么!
这种往思想界丢炸弹的事情,只会有两种结果,第一,就是被顽固派、保守派诋毁,然后连人带思想被撕成碎片;第二就是培养出一大批拥护者,战胜顽固派、保守派,从而开一派之先河,千古芳名,万里流传!
千古芳名,万里流传!
徐光启心中反复的讲着八个字,中国士大夫的理想是什么?
无外乎两个——功名利禄与名留青史。
有了高官厚禄,皇帝恩宠并不一定能够名留青史,搞不好还会被人嫉妒,打上佞臣的污名,遗臭万年。
那么如何名留青史呢?
也无外乎两个——大济苍生与继往圣绝学。
大济苍生者,为国为民,如国朝大臣于谦,如郭德纲...哦错了,是如海瑞等人。
继往生绝学者,承上启下,教化兆民,开一派之先河,受万世之香火。如宋代之二程、朱子,如本朝之王阳明者。
皇帝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八个字送给了他徐光启,也就是给了他徐光启成为二程、朱子、王阳明那样的人物的机会!
成为二程、朱子这般人物有什么好处呢?
答案是——死后配享孔庙。
孔子者何也?中国之文宗也。譬如西洋之耶稣、大食之默罕默德。死后能够跟这帮神圣人物,民族脊梁放在一块,受子孙后代香火供奉,这这这这....这那儿还是士大夫的理想,士大夫们可能只有在做梦的时候才敢想想这种美事儿。
可就是这种士大夫梦寐以求的大馅饼,现在被皇帝推到了徐光启面前。徐光启又怎能不感激涕零?
皇帝语重心长地嘱咐道:“此事万分凶险啊,虽然有朕在后头撑着,你也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好。孔夫子虽然不提倡殉道精神,可他历朝历代的徒子徒孙们,为了保全他老人家的思想、精神,可未尝没有一二殉道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固然好,可在那帮‘原教旨主义者’心目中,儒学还是原封不动的那个最好,一点也容不得他人改动,你徐光启敢对儒学指手画脚,敢对儒家经义动手,他们就敢跟你徐光启动手!徐老师,你怕不怕?”
徐光启沉思片刻后,答道:“今日之大明,世风日下。士林之中也多有崇尚空谈,名不副实者。更何况西学的确有优于我中学之处。臣下决议抱着必死之决心,为皇上,为大明,为后世子孙,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儒学来。”
“好!”
皇帝欣喜若狂。暗道还是徐光启好忽悠!
皇帝转身唤来魏忠贤,命他到王安那里支取白银百万两赏赐给徐光启,令他办学。百万两白银的封赏不可谓不丰厚啊,要知道皇帝老爹泰昌皇帝先后两次犒赏九边将士,也才花掉了两百万两白银而已。
不过,继承了皇祖、皇考庞大藏银的皇帝现如今丝毫不差钱,再加上心情愉悦,自然就大手一挥。上辈子他便是大手大脚惯了的富二代,所以一点儿也不心疼。
这正是皇帝的一大优点,对钱财,丝毫不看重。
不像他的爷爷万历皇帝似的,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守财奴。
皇帝认为没有花出去的银钱,就不是你的,早晚会被别人抢走抑或者贬值。
见皇帝如此信任自己,一下子便支出了白银一百万两,徐光启痛哭失声,他嚷道:“皇上对臣真是宠命优渥。先前臣在天津种田的时候,皇上就前前后后支给臣白银将近三百万两,现在又支给臣一百万两,臣...臣只有以死相报了。”
皇帝对明代士大夫动不动就哭的风格不敢苟同,但是他还是相当满意徐光启的态度的,便拉着他的手,亲昵的说道:“你我师生之间,勿复赘言。”
闻言,徐光启如被天雷击中,他呆呆的盯着皇帝,眼中满是惊诧与感动。这也怪不得徐光启,毕竟这是一个“天地君亲师”的时代,除了君父、父母就属授业恩师是最亲近的人了,现在皇帝忽然讲出这么一句“你我师生之间,勿复赘言。”的话,简直是直接击中了徐光启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皇上——”
徐光启紧紧拉扯着皇帝的双手,双眼红肿。
皇帝也紧扣着徐光启的手,让了句:“光启——”
“皇上——”
“光启——”
“皇上——”
“光启——”
师生二人含情脉脉的互相喊着彼此的名字,而后抱头痛哭。当然,徐光启是真的被感动了肺腑,而皇帝则是雷声大雨点小。
既然士大夫们矫情,喜欢哭,那朕就陪着你哭。
哭了个差不多的时候,徐光启忽然惊醒,让嚷道:“皇上,臣下的一个学生,孙元化字初阳者,他不负圣恩,终于仿造成了红夷大炮!皇上是否检阅之?”
皇帝沉吟片刻后道:“此事不急,明日早朝的时候,朕再领着文武百官一块瞧瞧。”话音落下,皇帝又唤来魏忠贤道:“拟旨,拔擢孙元化为兵部武库司主事。”
明代兵部下设四个司,武选,职方,武库,车骑。而这个武库司专司军械的更换,制造,贮藏,以及研发。武库司的首长是郎中,其次是员外郎,再次便是主事了。
皇帝又道:“让这个孙元化,专门负责枪炮制造以及研发一事,从内孥下拨些银子,让孙元化先仿造六十门红夷大炮来,朕要送熊廷弼他们一份大礼。”
“是。”
上一章:第十五章 做皇帝好难 | 下一章:第十七章 御马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