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注定失败之战
上一章:第二十五章 人生几何,恋爱三角 | 下一章:第二十七章 遇险 |
朱由校很快便释然了,他不在苦苦纠结与即将传来的辽东战败,他已经做了自己能够做的全部,可惜刚愎自用的老皇帝压根不信任自己年幼的大孙。算了,随他去吧,就算朱翊钧把努尔哈赤的汗国养的膘肥体壮,人高马大又如何?等日后自己登基,开发开发科技树,多造一些飞机坦克火箭炮就是了,八旗精锐在后世虽然评价很高,被中外学者誉为“冷兵器时代骑兵集群的最后辉煌”、“十六世纪骑兵战术的集大成者”。但是再怎么厉害,也不过是**凡胎,他们的刀锋铁骑,还能比火药子弹更锋利吗?
“其实,把后金养肥点儿也好,不然日后我怎么虐他们装逼呢?”
朱由校嘿嘿一笑道。
又过了十几日,杨镐才从京师出发,带着老皇帝赐予的圣旨与经略辽东的权柄,赶往沈阳前线,并且他还将在哪里一直蹉跎岁月到明年二月份!古代打仗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特别是在王朝的中后期,并非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皇帝一拍脑瓜子,拉出地图,指向那里,军队就打到那里。从筹备粮草,拜将点兵,动员全国,秣马厉兵,再到誓师开拔,大军远征,建立功勋,这是一个既漫长又复杂的过程。少则三五个月,多则一年半载都很难动员成功。毕竟,像明朝这么大的帝国,给后金打一场十多万人参战的大决战,不准备妥当怎么行?
假如打后金是跟打蒙古部落那样,撑死了也只不过是数千人,一万人规模的战役,皇帝陛下是不需要这么兴师动众的,因为辽东、蓟州前线,哪一个不是驻扎着数以万计的兵勇?和数目更加庞大的军户?虽然辽东将门素来以吃空饷而臭名昭著,但是这帮子久经战阵的沙场宿将,大都养着一批敢死效死的家奴,这些人才是辽东将门的脊梁骨,辽东边军的精锐所在。各大将领麾下的家奴虽然数目不多,但都是常年过着刀尖上舔血的日子,一个个悍不畏死,为了银子连自己老娘都能杀的货色,是比虎狼还可怕的恶魔部队。
在后金崛起以前,辽东将门也正是借助着这些家奴,才能常常跑到蒙古草原,耀武扬威,不时砍下数百,数千的人头回来,像朝廷邀功。至于朝廷账目上,驻扎在辽东的数万大军,早已经在壬辰战争跟历年来对女真、蒙古诸部的战争中消耗殆尽。消耗掉的士卒,并没有得到补充,并非是朝廷不愿意补充或者不发军饷,而是辽东将门贪墨了本应该分发给士卒的饷银。由于这部分饷银都被将领们贪墨一空,军队里战损的缺口自然就得不到补充。所以,到了明朝末年,堂堂天朝上国的明朝,在辽东地区的实际军事存在,已经远远弱于,少于统一了女真诸部落的努尔哈赤了!
很多人以为明朝的军队不堪一击,就那萨尔浒之战来说,杨镐率领着十多万大军出征,竟然被“我大清”的太祖皇帝用数万兵马就给杀了个大败,明军留下四万多具尸体,跟数不尽的军械器物,粮草物资,败回关内,直至丢失整个辽东!
事实上,明朝的军队真的是个战五渣吗?
不!
万历朝的明军实际上依旧强大,或许李如松在宁夏杀哱拜、李化龙在西南杀杨应龙土司叛变还不能证明明军的战斗力,但是看看壬辰战争,也即是明朝援朝抗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明军先后投入兵力七万余人,战败了二十余万人的日本侵略军。不要以为冷兵器时代的日本就很菜!
壬辰战争的时候,日本刚刚结束战国时代,走向统一,国家的军队经历了所谓的战国时代的洗礼,可谓战斗力极强。在日本史学家的鼓吹下,战国时代还诞生了十几位天才将领,加上关白丰臣秀吉的野心勃勃,可以说日本的实力不容小觑。更何况,那时候日本的军队也已经逐步走上了“火器化”,由于日本军队装备的火器,都是从荷兰人、葡萄牙人手里购买来的,所以在枪炮上,日本军队甚至拥有比明朝军队更加强悍的战力。
但是明朝最终还是胜了!
虽然此役消耗了大部分明朝的精锐骑兵!
既然明末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差,为什么还是在萨尔浒一败涂地了呢?
其一:杨镐的军事天分平庸,比不了壬辰战争时的李如松。
其二:杨镐的大军准备不足。有人会说,不对吧,作者你这个逼刚刚不还说杨镐为了打着一场,精心准备了一年半载来着吗?对!没错,可他应该准备更长时间!历史上,杨镐是在万历四十七年,也就是明年二月份大军开拔,分兵四路,想要一口吞掉努尔哈赤。但这个兵略是临时想出来的,并不是杨镐的本意。按照杨镐的意思,他还要在辽东耽搁几个月,乃至半年之久,才会同努尔哈赤开战。一来:国内动员来的各路大军并没有悉数赶到,所以要等待;二来:粮草器械并不充足,所以要等待;三来:杨镐在联络努尔哈赤的死敌叶赫部落跟海西女真诸部,在草原部落之间,纵横捭阖,挑拨离间,是明军的拿手好戏,浙党出身,文官出身的杨镐更是深谙此道,所以要等待!
但是言官们可不管杨镐的难处跟苦心!
前文提到过,言官骂娘是没有负担的,更不会有心理压力。一个个比现在的网络喷子还厉害,即便像海瑞那样的清官,偏执狂,言官都能深挖点料出来,然后破口大骂,溅围观群众一身血,更何况是杨镐这么一个浑身上下都是破绽的浙党文官?
你杨镐闹了这么大动静,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还是龟缩在辽东,莫非是怕了东虏建奴了?
你杨镐拥兵十几万,夹在东虏与朝廷之间,莫非是起了歹意?
杨镐,你他娘的对得起皇上的殷切期盼吗?还有犹豫什么?干就完了,你知道你那十几万人陈兵辽东,每天要消耗朝廷多少钱粮吗?怎么一点儿就不体恤国家?还是说你眼里压根就没有国家,没有宗庙社稷,只想着你的爵位高官跟厚禄呢?
自打杨镐不温不火的坐镇辽东第一个月起,言官们就备好了茶叶,瓜子,点心,拉开架势,呼朋唤友,干吗?开喷!
喷的杨镐上蹿下跳,喷的阁臣焦头烂额,喷的党争愈演愈烈!
杨镐兵败的第三个原因:党争。
第四个原因:军队**,南兵北兵的矛盾势同水火!
关宁军为什么**?卢象升的天雄军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组成军队的都是血亲,师生,同乡!现在人总是抱怨地域黑,但现在也就是嘴上放放嘴炮,以前地域黑可是表现在实际行动上!由于国人严重的乡土观念,籍贯的不同,往往导致军队内派系林立,拉帮结派。河南人喜欢山东人,但是讨厌湖南蛮子!湖南人喜欢四川人,但是讨厌陕西、山西鞑子,诸如此类。这种不同地域,不通籍贯,所造成的军队内部的不团结与裂痕,直到党建立了人民军队以后才得到彻底的解决。
举个栗子:李成梁是军队里北人的最高将领,戚继光是军队里南人的最高将领,但是这两个家伙都相当的圆润,必此供事还比较和睦,但是等这两位能镇得住场面的大佬相继撒手人寰以后,他们的继任者们可就没那个胸襟跟弹压住军队内部裂痕的威望了!
再举个例子吧:祝耀祖:“自镐用事以来,威令不行,赏罚不信,呢私交而轻南将,则豪杰灰心,怯任,罪而恤典,则英雄短气。”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嘞?
就是说杨镐喜欢北边的将领,因为他跟辽东将门的当家人之一李如梅相交莫逆嘛,你喜欢北边的就喜欢呗,可偏偏又轻视、排挤南边的将领,兵马,让南边的将领兵马打恶仗,却赚最轻的功劳;让北边的将领兵马打十拿九稳的仗,赚最重的功劳,这种局面,就是戚少保在世,也不能不愤慨的拍案而起吧。
很多史学家批评杨镐兵分四路进攻后金是一大败笔。可是杨镐的苦谁能明白?不分兵?难道让势同水火的南兵北兵并肩作战。那样的话,可能八旗还没来得及冲锋,南兵已经朝北兵开枪,或北兵已经朝那柄拔出了马刀!
第五个原因:明军轻敌冒进,不重视情报战。
开战之前,杨镐甚至将自己的出名路线图,张榜贴满了整个沈阳城,这样做虽然逼格满满,很有古之大将的风采,但也将己方的军事情报暴露无疑的不是吗?另外就是明朝国内的情报贩子为了真金白银,出卖了明军的军事情报。还有一点,就是明朝的将领轻敌,或者说为了抢军功,想要赶在其他三路兵马的前头,杀后金一个人仰马翻。怀着这种心态,明军很容易的便一头扎进了努尔哈赤的伏击圈!
其实还有更多的兵败原因,但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言了,因为笔者觉得自己已经水的不少了,再这么水下去,怕有人会寄刀片给我。
上一章:第二十五章 人生几何,恋爱三角 | 下一章:第二十七章 遇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