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智能的哲学思索会远超人类的想象
上一章:生命的种子 | 下一章:科幻新浪潮中的塞缪尔·德拉尼 |
亲们,电脑与手机端都用www.xiuluoxiaoshuo.com打开访问,非常方便,一定要记住哦。
解读《晚祷》
陈学雷
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与暗能量团组首席科学家
星际旅行和人工智能是科幻小说最常见的题材,那么人工智能乘坐飞船进行星际旅行呢?
恒星之间的距离是如此遥远,如何才能穿越这片广袤的空间?这是硬科幻作家面临的一个难题。为了把星际旅行故事缩短到便于人类想象的时间范围,有些科幻作品用目前还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的技术(如《星际迷航》的“卷曲空间驱动”),有的用天赐的意外机遇(如《星际穿越》里的“虫洞”),或者干脆是原理不明的技术(如《星球大战》里的超光速引擎)完成这种跨越。如果要用已知的原理,比如核动力火箭,即便完全不考虑现实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飞往太阳系外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系也需要几千到几万年的时间(“突破摄星”计划设想把微航天器加速到光速的五分之一,使这一时间缩短到几十年,但不能载人),这远远超过了人的寿命。人们想象着利用类似冬眠的原理把人冷冻起来,到达目的地后再解冻;或者,飞船上装上足够多的人群,让他们生殖、繁衍,经过很多代人后才最终抵达。这些都是我们在科幻小说中经常看到的故事场景,甚至火箭技术先驱罗伯特·戈达德和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也都设想过未来的人类以这种方式实现星际旅行。
人工智能技术产生后,出现了另一种可能性,即由人工智能进行星际旅行。其实就现实而言,在没有人类维护的情况下,做出超过人类寿命的机器,技术上并非易事。目前寿命最长的航天器是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和2号航天器,它们并没有智能,只能根据地面发出的指令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即便如此,这两个航天器迄今还“活着”,就已被视为技术上的奇迹。不过,人们还是想象能够造出比人寿命更长的机器,能够承受岁月的磨损,即如《晚祷》这篇科幻小说中的执行一次十万年星际旅程的人工智能。
早期,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是,它们机械、固执、没有情感,完全根据硬邦邦的逻辑规则行动。对于这样一种异类,人们在心理上是排斥和恐惧的。因此,在科幻作品中,它们通常扮演反面的角色,典型的代表如《2001:太空漫游》中的哈尔9000。不过近年来,一些人工智能并不是那么机械、死板了。在一直被视为顶级智力游戏的围棋中,它们彻底击败了人类,但并不是像原来人们以为的那样靠超强的记忆、锱铢必较的精确计算,反而是靠和人类一流围棋手类似的一种直觉或者说是“棋感”,甚至比人类棋手更有想象力和创新性。也许我们一直误解了人工智能?也许最终成功的人工智能也会具有直觉甚至感情?甚至人类也许会最终依靠人工智能来摆脱肉体的束缚而实现永生?这已是很多科幻作品的主题。
《晚祷》这篇所想象的是,在漫长而无聊的星际旅途中的某一天,飞船上的人工智能漫无目的地思考着存在的意义。这是个饶有兴趣的问题,但也许稍稍令人失望。尽管文笔优美,但这更像是一个熟知希腊神话、寿命超长而被困在漫长旅途中无法脱身的人的晚祷。归根结底,就像我们很难预先想到AlphaGo那些围棋怪招一样,真正的超级人工智能的哲学思索大概也会远远超出我们人类的想象。
上一章:生命的种子 | 下一章:科幻新浪潮中的塞缪尔·德拉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