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上一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
刘延宁确实说到做到, 之后家里再没有人提起过纳妾一事,就连刘大爷他们来信询问,刘延宁也说是他的问题, 他太忙,没多少时间陪伴妻子。他这么说了, 刘大爷也没有继续追问。
丈夫这么温柔,替自己把所有责任揽过去了,席氏感动之余,也投桃报李,对刘青他们越来越好, 连为刘青准备嫁妆一事,她都主动接过去了。
席氏虽然不知道刘青帮她打消了婆婆要纳妾的念头,但她清楚丈夫对唯一的妹妹有多看重,对她好,甚至要比对丈夫温柔体贴更能让他满意, 席氏于是一门心思置办起嫁妆来了。
刘青的婚事,说远也不远,过年时江远辰就向刘延宁透露了,等江景行考完会试,若是会试没中, 就先办他们的婚事,如果会试过了,就等殿试结束,最迟不会超过今年九月。
刘延宁早就有心里准备, 他也不想把妹妹留成老姑娘,过完年她就十七了,这个年纪也该嫁人了。而且景行比他小不了多少,他都成亲两年了,侯府着急也正常。因此过完年后,刘延宁就跟李氏提了这事。
嫁姑娘是大事,尤其是刘青嫁得这么好,这两年里刘家攒的钱,刘大爷拿了一大半出来给李氏准备嫁妆,可以说是比刘延宁娶媳妇时的聘礼还丰厚了。江远辰也是个“重男轻女”的,刘延宁成亲他都没表示,到了刘青这儿,还在私底下给了刘延宁一千两算是添妆。
江远辰生长在侯府,应该最是清楚这里边是怎么看人的,刘青只有一个哥哥有出息,还只是从六品的小官,在侯府下人眼里都不够看,她现在去到侯府能够被以礼相待,因为她是府里主子关系亲近的客人,等刘青嫁进府,想要撑起主子的派头就没那么容易了,嫁妆丰厚一点,至少能让那些眼皮子浅的收起歪念头。
刘延宁收了银子也没藏私,全交给李氏置办了,李氏现在手里头宽裕,也是卯足了劲去准备。
不过这办嫁妆,就没刘青什么事了,本来李氏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还会咨询她的意见,现在又有席氏主动帮忙,婆媳两个有商有量,就用不上刘青了。
刘青也不闲着,待嫁的姑娘任务都挺重,绣嫁衣绣喜被,最好还要亲手做点荷包,给婆家的长辈缝两件衣裳以示孝顺,刘青也逃不开这一遭,衣裳和荷包可以叫木棉木槿代劳,嫁衣被套枕巾却是要她亲自动手的,这是习俗,木棉和木槿最多帮她打打下手。
除此之外,刘青学规矩的大事也不能耽搁,教养嬷嬷一天没被召回去,她就一天不能松懈。
刘青深以为宫里头应该是把教养嬷嬷给忘了,毕竟她也不是多重要的人,又过去了两年多,当主子的也不一定把什么事都放在心上,身边没人提醒的话,可不就忘记了吗。
真担心嬷嬷要跟着她一块出嫁了。
刘家人各自忙碌,江景行也顺利的成了贡士,婚期便要往后推一推,现在最重要的是殿试。
江景行顺利通过会试,其实并不惊讶,他本来就才名在外,心理素质又好,就连本该关心则乱的刘青,都不太担心他会科举失利。
不过,即便大家胸有成竹,对江景行信心满满,殿试放榜,看到江景行的名次时,还是非常惊讶的,江景行居然被钦点为探花。
刘青此时都有点怀疑她是不是老天爷的亲闺女了,上一届的状元郎是她亲哥,这一届的探花又成了她未婚夫,这运气简直是爆棚了。
如果说刘延宁高中状元是“一朝成名天下知”,那江景行现在就是“众望所归”,他本来就是京城有名的贵公子,许多贵妇眼里的最佳女婿人选,江景行成了探花,人们第一反应是“原来是他,我见过的!”
而不是一脸懵*的求科普——“江探花是何许人?”
江景行和刘青订了亲,虽然两家没有敲锣打鼓的宣扬,但是也没藏着掖着,与侯府来往密切的女眷都不是第一次在府上看到刘青了,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两家的关系。
于是托江景行的福,三年前刘青作为状元郎的亲妹妹,还鲜为人知,现在反而以新科探花未婚妻的身份火了。
状元的妹妹兼探花的未婚妻,这个身份确实很罕见,放在上辈子,刘青绝对是让考生们疯狂转发的**锦鲤,不过到了这里嘛,她也就只能让人看看稀奇,然后当面感叹一句这是她生来的福气,也就罢了,真正被称为佳话流传下去的则是状元和探花要成为郎舅的关系,并没有刘青太多事儿。
不过,广大待字闺中的少女们,听说这段佳话还是比较羡慕刘青的,尤其是在知道新科探花结束科举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马不停蹄的准备迎娶未婚妻进门,这在不谙世事的少女看来,绝对算得上情深意重了。
事实上江景行的迫不及待,把刘家人也惊讶到了,他刚高中探花,这两个月里应酬想必少不了,一个月后也要去翰林院当值,从书生踏入官场,总要有一段时间去适应,因此刘家人觉得婚期往后延也正常,就像刘延宁当初高中状元,也是将将到了年底,他们家才准备好把席氏迎进门。
老家刘大爷他们得到信时,婚事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了,刘大爷他们还没来得及为未来孙女婿是探花郎的事感到欣喜,立马收拾行李,马不停蹄的往京里赶,这才没有错过婚礼。
刘家人虽然惊讶,甚至有点手忙脚乱,但是谁也没有拒绝侯府要就近举办婚礼的提议。
江景行高中探花,尤其是他和刘青定亲被很多人打听出来了以后,来刘家拜访的客人就越发多了,大多数是叫原本就和李氏或是席氏交好的女眷引荐,毕竟交际圈摆在那里,李氏她们也不好拒绝。
相熟的不熟的聚在一起,说的话题倒是一成不变,以前大家说刘延宁,现在的话题则是江景行。贵族子弟参加科举的并不少,和江景行交好的曹声扬就和他一同参加了殿试,获进士出身,前几日在馆选中也名列前茅,已经被选入翰林院,以曹声扬这样的成绩,在贵族子弟中已经算难得的青年才俊了,可想而知江景行有多出类拔萃。
本来在殿试中能够名列前茅的,大多要年长一些,上届科举中出了个弱冠之年的状元,已经够叫人侧目了,不过寒门学子因为出身原因,唯有寒窗苦读才有出头之日,他们足够刻苦勤奋,也常有人飞上鳌头。
相比之下,养尊处优的贵族子弟就不用这般拼命,他们生来就有绝对的优势和资源,甚至不一定要通过科举,靠着祖荫入朝为官,未必没有位极人臣的一天。像江景行这样出身好的探花郎,简直是凤毛麟角,历来都是尚公主的种子型选手,皇帝都不一定舍得错过这样优秀的女婿人选。
尽管侯府并未隐瞒江景行早已定亲一事,依然挡不住人传这样的闲话,这是皇权至上的时代,真要让公主娘娘相中了,有未婚妻算什么,就算成亲了都能叫夫妻和离。京里流传的话题,李氏出门走动,也难免听到些内容。
刘家这样的出身,也就刚刚脱离普通老百姓的行列,和李氏来往的也不是什么世家贵族,都是半桶水的人家,听见尚公主就激动了,人家是天之骄女,真要成了公主驸马,那岂不是一步登天了?
李氏听在耳里,心里就有点惴惴的,所以侯府那边透露了想要尽快办婚事的意思,她几乎是迫不及待就应了,江景行高中探花的喜气还没散去,现在又双喜临门,刘家上下也是喜气洋洋,包括匆忙赶路的刘大爷他们,虽然忙乱了一点,却也是心甘情愿。
刘大爷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在孙女出嫁的前两天赶到了京里。这要是刘青嫁个家世普通的,刘大爷他们都未必会赶过来,倒不是不重视,毕竟路途遥远,他们来回一趟,至少要四五十天,家里头事情还挺多的。
不过刘青现在是嫁进高门,别说刘大爷和蒋氏身子骨还健朗,就是行动不便,抬也要抬到成亲现场去的。孙女有大出息,他们做爷*的怎么能缺席这样重要的场合!
一眨眼就到了出嫁的日子,刘青觉得这时间就像坐上了火箭似的,不仅是因为快,还有点不可思议,跨出这道门,她将要走上一段新的旅程,未知,忐忑,期待,也不乏恐惧,各种情绪交织在了一起。
这一天,刘青就像个提线木偶,一举一动都由喜娘和嬷嬷摆弄着。
就像刘青猜测的那样,教养嬷嬷要随她一块出嫁了,沈嬷嬷在他们家住了快两年,对刘青也算是尽心尽力,不仅教她规矩,还帮她调/教身边的丫鬟,刘青猜这些都是二太太请她来原因。只是在备嫁的这段时间,沈嬷嬷也帮忙*持了很多事,让刘青开始怀疑另一个可能,或许不仅是教她规矩这么简单,等她出嫁了,说不定还要在她身边当个管事嬷嬷。
这样的安排刘青倒不排斥,她身边没有可靠的老人,去了侯府还得重新安排,倒不如沈嬷嬷来得放心,毕竟她们相处了快两年。而且沈嬷嬷是宫里娘娘赐下来的人,就算是侯府根基颇深的下人,也不能不给她几分脸面。
至于她私底下是江淑妃的人,还是老夫人那儿的人,或者是听命于她未来婆婆二太太,刘青倒不太关心,只要对她没有恶意就好了。
对沈嬷嬷放心的人不仅是刘青,有她帮衬着,李氏也能放心的看着一身嫁衣的闺女开始掉眼泪,尤其是新郎过来,看着儿子要把闺女背出门的时候,李氏都快哭背过去了,刘青也下意识抓着门框,不过最后还是被她哥背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沉迷追更,对不起大家,我有罪(シ_ _)シ
上一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