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皇以间之
上一章:第212章 皇以间之 | 下一章:第214章 皇以间之 |
亲们,电脑与手机端都用www.xiuluoxiaoshuo.com打开访问,非常方便,一定要记住哦。
“章得的幼子章厚娶了史相的女儿,女儿又嫁到了姜家,他这颗树可比首相扎得还要深,日后连根拔起来的时候...诸多麻烦呀。”京城小报消息,集贤相章得庶子章厚迎娶史相方之彦嫡女,章得又将女儿嫁入姜家成为御史中丞姜洛川正妻。
“官家也会怕麻烦?”
“其实也不麻烦...”
“官家不用迁就臣妾,朝堂上的事,官家随自己的心意来就好。”
“三司副使姜赋平刚过甲子便递了致仕的辞呈,他才复职三司副使没几年我便没有应,之后的几日常朝他连上了三道札子…”
“官家要是不喜欢御史中丞一纸调任支开便是。”
“不,我就是要让他和苏虞待在台谏,朕不搭理,每天看他们吹胡子瞪眼不也挺有趣?”
“是么?”
“大概...”
“官家,驸马宅传来消息,隋国大长公主病重。”
“病重?”皇帝大惊的回头,“前阵子家宴不是还好好地么...”
宣德门的御道上突然出现开道的禁卫,街道的两侧也驾起了人墙,仪仗自禁中宣德门出,临街的窗户纷纷被打开,有探出头瞧热闹的人都被禁卫呵斥了回去,车马随后进入一处宽阔的巷子。
“太医怎么说?”皇帝问着一个中年男子。
大长公主独子因恩萌入仕为东上阁门使,皇帝亲临驸马宅,他便哆哆嗦嗦的出走迎接,虽和皇帝是平辈,然早已过半百两鬓斑白,因母亲病重而双目无神显得极为沧桑,“太医说母亲本就有喘疾,因...因...”
“因什么,你倒是说呀!”皇帝吼道。
留满胡子的中年男子屈膝跪下,抽泣道:“因臣女与内人回杭州探亲时与其族舅杭州知州幼子曹纪…私定终身,母亲听后觉得败坏门风,一时气短晕厥,太医说…只在朝夕了。”
隋国大长公主与驸马只有一子,长子成婚十余年嫡庶长子长女皆夭折,最后与原配妻子生得幼女养育成人,作为驸马宅的唯一长孙,自幼便被捧在心尖上疼爱。
“私定终身?”皇帝仍旧质疑的看着他,“即便如此,可朕中秋寿诞时姑母的身体明明还健朗。”
男子颤抖着摇头,“大人病故后母亲的身体就一日不如一日,官家上寿母亲是强撑着身体又让内人抹了浓妆。”
皇帝俯视其一眼后转身跨进房中。
“孙儿知错了,祖母,孙儿再也不敢了,孙儿以后一定听您的话。”
榻上的妇人已经言语模糊,撑着最后一口气,似乎是知道皇帝要来。
年轻女子从床头听见脚步声后扭头,泪眼婆娑的楞道:“官家…”
“姑母。”
公主宅都监端来一碗汤药,皇帝亲自端着坐下,喂了几勺发现大长公主已经连汤药都吞不下去了。
“姑母还有什么遗愿吗,朕能做到过的一定都做到。”
大长公主攥着皇帝的手,“官家不要怪她…妾命当如此。”
“好,她是姑母唯一的孙女,朕不会的。”
“官家…比先帝要有能力,亦是个…好皇帝,莫要听外人言。”
“朕知道的。”
“妾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姑娘了。”
皇帝扭头看着趴在地上哭啼的女子,旋即俯下身侧耳倾听。
干元七年九月,隋国大长公主薨,皇帝亲临吊唁,又下旨厚葬,为其辍朝五日,赠驸马张家三代,恩萌二十余人。
——————————
干元七年十月,各地发解的举子至京城赴礼部投名登记。
“大长主嫡孙私定终身的不是别人,正是市舶使之子王修撰王文甫的原配妻子曹家大姑娘的同胞弟弟曹纪,于今年秋闱中了举人。”薛进将杭州查探清楚的事一一汇报,“另外...当时候除了曹小公子他们还遇见了一个人。”
“何人?”
“参知政事刘书柏的衙内刘怀瑾,刘家将产业扩至杭州,以低价买米让全国的米价都跌了几成,所以刘怀瑾去杭州时还拜会了杭州知府,又从而结识了大长主的嫡孙,而与之私相授受的…其实是刘怀瑾而非曹小公子,这才是大长主震怒的原因,因消息传回时并未说是参知政事的衙内,只说是一商贾,不过以大长主的性子应该在意的并不是出身,而是身为驸马宅的嫡孙竟与男子私相授受...”
“不过曹家的人说曹小公子自幼喜欢姑娘,此次入京还去驸马宅提亲了,并未在意姑娘与刘衙内先前所发生的事。”
“姑母临终前的嘱托,便是与曹氏结姻,这段姻缘朕要不要许呢...”犹豫间皇帝看向萧幼清。
“官家若想替姑娘谋分好姻缘就选曹家吧,刘怀瑾虽是参知政事的衙内,可在商行多年没有要入仕的打算,年纪轻轻能让刘家如此辉煌,必不是简单的人,这样的人姑娘嫁了去不好把控,且初相识,作为男子竟不顾及女儿家的声名,这样的人怎可托付终身,相反曹家公子知道了却没有因此远离,大长公主家如今长辈都已逝,没了往日的显贵,所以并没有什么可图,且曹家乃是将门,大长公主的眼光一向独特。”
皇帝点头,转而吩咐道:“那就让东上阁门使入宫一趟。”“是。”
---------------------------
内城,果子巷的王宅里妻子曹氏盛了一碗米饭放到王文甫跟前。
瞧着碗里的饭粒饱满似乎跟之前吃的不太一样了,王文甫拿起筷子夹了一口送入嘴中,“今日的米怎么和之前不一样了,要好吃些。”
候在旁侧的女使便回道:“后厨新买的米,刘家铺子里的,据说是从杭州通过运河运来东京的,不仅米好,且价格还比寻常米便宜了好几成。”
“米价跌了?”王文甫放下筷子。
“是...”
“怎么突然跌这么多,”旋即起身套上一件外衣,“备马,我要出城一趟。”
“官人不用去了,妾今日上午去过了。”
王文甫还是没有坐下,而是转身进了书房,“才过秋收,米价突然暴跌,这让种地的百姓怎么活!”
曹氏身旁坐着一个十来岁的姑娘,“娘...爹爹不吃饭了吗?”
曹氏摇着头,“你爹爹饿了自己会出来寻东西吃的。”
几日后皇帝揣着一堆上殿札子从垂拱殿返回内宫,坐在坤宁殿的木榻上将袖子里的札子悉数倒出。
“官家怎么把札子带回来了。”
“章内翰与王修撰及几位翰林学士所呈,因为运河,京城的米价下跌。”皇帝伸手在一堆札子上来回盘旋,旋即拿起一册转递给萧幼清。
萧幼清将其打开低头念道:“臣下食君俸禄,伏惟陛下所器,未尝一日懈职,今闻米市价跌,特陈此奏,商贾重利,操控米市,时逢秋收未久,农夫以农为业,所得不足生计,害弊远不止此,今臣请奏...国家长久之计,武宗在位曾试改制,国无余力初置未果而遭罢,伏惟陛下躬上圣之质,察纳雅言,于社稷之勤,以百姓心为心…”萧幼清将札子放下,“米价的事臣妾早有听闻,当时只觉得百姓终不用再饱受饥寒而三餐皆能食…”
“米价于富者而言涨或是跌都无关紧要,于最下层劳作的穷苦百姓而言却是能够得到温饱,可是于以种地为生计的农夫而言,跌的太过厉害,变卖的粮食不足以维持一年的生计,这无疑是绝路,长此以往,谁还愿种地。”
“这札子是王文甫暗中托章厚呈的,怕自己影响力不够,也怕再遭到排挤调任出京。”
“官家想怎么做?”
“旁敲侧击了这么多年,不管朝臣态度如何总要先试一试,来人。”
“官家。”
“让史相方之彦与参知政事刘书柏入宫到垂拱殿等候。”
-----------------------
安州巷的刘宅内,刘书柏拿着鞭子一鞭鞭抽打在儿子背后。
“老夫在朝堂周旋,你却尽给我惹事,招惹了大长公主的孙女不说,连章相家的姑娘...你...”
“怎个就是我招惹了,明明是她...”
“你这个畜生!”刘书柏提着鞭子狠狠抽下。
“爹爹,”刘妙仪上前连忙制止,“再打下去哥哥真要出事的。”
“他已经惹了事却还不自知。”
“儿子惹了什么事了?刘家短短几年内杨名,现在东京城谁人不知,他们可不是因为我是相公的衙内而敬我的,再说爹爹这官不也是儿子捐的吗?”
“你这个蠢东西,迟早要惹祸上身,害我刘家满门。”
“是爹爹一直催促着要儿子挑个姑娘,怎倒如今儿子自己选了爹爹还不愿了?”
“你选谁不好,偏偏选了章家的姑娘。”
“章家的姑娘怎么了,章氏的父亲不还是爹爹的同僚么。”
平日里一些关于朝政上的事情刘书柏都只与女儿说,且还是背着刘怀瑾只字不提,刘怀瑾不满道:“朝中的事儿子不知道,爹爹也从不与我说...”
“官商勾结的罪你不知道吗?”
“哦。”刘怀瑾扭过头。
刘书柏欲要扬鞭时家僮急匆匆的跑入,“主人,门口来了几位中贵人。”
几个内侍走进刘宅的院落,客气的拱手道:“刘参政。”
“几位中贵到访?”
内侍瞧了一眼庭院内跪地的人以及参知政事手中的鞭子,旋即扯着嗓子昂首道:“奉陛下口谕,召史馆相方之彦与参知政事刘书柏入宫陛见。”
刘书柏便将鞭子扔下,“回头再来收拾你!”
父亲走后刘妙仪上前将兄长扶起,“京城米价跌得厉害,是不是与哥哥有关?”
刘怀瑾扭着胳膊楞道:“妹妹不是不过问牙行了吗,难道爹爹他知道了?”
“哥哥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我只知道现在刘氏在东京城比往日还要辉煌。”
刘妙仪皱起眉头,“哥哥总是说浮利与浮名都会让人不自由,可是哥哥舍了名却一直守着利。”
“但至少比名要好,声名加身就不能犯过错,不能犯过错就要时时刻刻警醒,有钱了人家照样会尊重你,我便不要这衙内的称呼别人也要尊我一声刘员外。”
刘妙仪摇头道:“哥哥招惹了章二姑娘,她又是高门嫡女,所以早些差人去提亲将事办了吧,好在只是娶妇,不过我听闻那个姑娘是集贤相章得最为疼爱的女儿,如此一来咱们刘家就与章家、姜家都扯上了关系。”“这两家都是举足轻重的世家,章二姑娘又是嫡出,怎么你们一个个像是见了扫把星一样晦气?”
“□□后会知道的。”
干元七年冬,参知政事长子刘怀瑾向集贤相章得提亲求娶章家二姑娘为妻。
上一章:第212章 皇以间之 | 下一章:第214章 皇以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