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宛城,群英聚(一)
上一章:第388章、备战,计谋 | 下一章:第390章、宛城,群英聚(二) |
荆州前线,宛城。
之所以这里是荆州直面黄巾贼之处,一来是其位置,本身就处于荆州境内边沿,而且还是在荆州与北面直通之路上,可以说,一旦从北方大军南下,必定要通过宛城此处,进而进军荆州,而通过新野、江夏、夏口,也才能够逼近江东。
在三国“历史”之上,刘表就是利用董卓旧将张绣驻守宛城,来为自己守住家门口,以抵挡来自于北方曹操的威胁,而有名的宛城之战也是发生在此处,那一战,张绣起先投降,因其婶也就是其叔张济遗孀邹氏被曹操纳为名下,激愤而反,也是在这里,被曹操赞为“古之恶来”的典韦为救曹操身死,并且张绣打了毫无准备的曹操所部一个措手不及,不仅令曹操折损一子(大儿子曹昂)和一将(即典韦),麾下更有不少将士阵亡,而最关键的还是战略上,将曹操赶出了宛城,直接地阻隔了曹操进一步逼入刘表荆州的可能性,并且间接地延迟了曹操攻江东、而统天下的时间。
不过此时,除了有“先见之明”的凌巴,显然就算是天下枭雄如曹操,都不会把江东此地放在眼里,毕竟此时连孙坚此时都还未崛起,更未打下这江东基业,孙策、孙权两兄弟更是都还只是童子,而对于江东历来的轻视,即便是荀攸也不能够避免,这也是从古已有之的北方对南方的心理上优势,无论是从战略位置、还有各个方面上,历来江表之处似乎都不会占优,更何况如今江东被众多当地“土著”世家把持,各大世家如陆家、顾家,势力甚至到孙权之后,仍然能够一直在江东屹立不倒,这些世家的底蕴和潜力可想而知,而要在众多世家当中主持成一个统一的江东,或许,也就唯有如那名冠江东的“小霸王”孙策一般的豪气方能够做到。
不过江东再是如何,也不管此时的宛城的事情,对于如今的宛城来说,最醒目的,还是要抵挡来自于黄巾贼最新一轮的压迫。
没错,在将近两年的黄巾起义之后,不管是大汉朝廷、各地直面黄巾之乱的封疆大吏,就是寻常的百姓们,不管是吃得饱饭的,还是饥渴流民,对于黄巾军的印象都已经变得唯一而且恶劣异常,而这些,都是黄巾贼自己种下的恶果,张角束下不严,或者他本就是依靠这种手段来聚拢这些大多数原本就不属于贫苦良民之列的底下兵将,使得黄巾贼肆虐四处,每到一处,则比如蝗虫过境,搜刮掠夺一空,十室九空是此时民间的真实写照,这在百姓中造成了极大的怨言,朝廷里的忠汉人士也个个义愤填膺,仿佛恨不能够飞跃到这战争前线来,与这些贼寇一决生死。
而自刘宏下旨,朝廷组成大军,以禁卫军为底,收拢各郡府兵为用开始,朝廷的剿贼大军与黄巾贼的战争便一直持续,几乎没有过停歇,即便是所谓的荆州决战拖延的这一年时间里面,虽说没有正经的大规模遭遇战,但各种小战役、突袭、遭遇战、摩擦等等不计其数,而朝廷大军虽然每每取胜,也可谓捷报频传,但总在清点战果的时候,才会发现这黄巾贼果然是一个个狡诈如狐,战争胜利说得好听,但在朝廷对黄巾的作战中,其实剿贼大军更加讨不得好,不仅军粮、军费开支惊人,而且所出还无法通过剿贼取得,因为这些黄巾贼都是群穷疯了的人,从他们身上哪里得得到什么好出来?反而是每次朝廷军失利了,那么所失兵家、武器等等一应军械物资,都归黄巾所有,这样的买卖显然十分不合算,也无怪乎本来可以采用荆州这种模式文火煮青蛙一般对付离离原上草一般的黄巾贼众,大家却都一致同意要毕其功于一役,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己方士气不再一味回落,能够及早各自领会功劳返回洛阳,还能够避免此消彼长之下,出现无法掌控的意外情况。
一年下来,剿贼大军除了那一封封捷报,其实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尤其是从账面上那些数字的角度来看,甚至还是损失得多,远远超过了回收,或者说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回收。
现在朝廷还能够支持大军继续下去,但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多久,除了士兵的原因,还有来自于当朝那位天子,他的性情没有人能够猜透,更不会知道他哪一天不高兴了,心血来潮要是想要检查一下军费开支,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就不好说了,毕竟刘宏的吝啬之名,也可谓是“臭名远扬”、大家皆知了。
宛城的城楼高大,历来宛城因其战略位置重要,战争史上镇守此处的守城之将大多都会将不少功夫花在修建城楼、护城设施上,而在曹操在荆州的期间,荀攸等人也早已看出了宛城之重大,曹操心里面更有着不可捉摸的心思,所以对这里的防守力量也有所加大,不仅派遣了原刘表手下中郎将霍峻守卫此处,还有刘表手下大将吕介、苏飞、宋忠辅之,此外,还有主簿綦毋闿等人帮助处理战时物资以及城内文政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宛城这里,不出意外将成为荆州北面一个相当不错的屏障。
不过显然这对曹操来说还是不够,所以他留刘晔、程昱(归为曹操之后,一直为幕僚之臣,如今乃是首度中用)、蒯良、伊籍以及夏侯惇、曹洪等一干文武留守江陵城本部,派遣使者往江夏黄祖处令其不可妄动、静守城池,然后率领手下一大堆出色的文臣武将赶赴宛城。
曹操一行人紧急赶到这里来,为的就是宛城此处地理位置之重要,尤其是在对黄巾作战中,荆州境内一时无匹,拥有这么重要战略位置的地方,此役绝对不容有失。
而且这个时候的宛城已经不止是作为双方交战前线的存在了,经过了一番商讨和斟酌,郭嘉和荀攸、蒯越等人一致都认为,此时如果能够将宛城作为先期决战所在地,将黄巾贼此次进犯荆州先锋部队扼杀在此处,以挫其锐气,同时此战最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己方渐渐低落的士气回升,最好给士兵们此战之后就能够回乡的那种希望和念想,将士用命,对一场冷兵器时代的战役胜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孟子有言曰,夫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说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中,首在人,其次在于战争所处的地理位置,再次在于战争时期的天文变化,最后才是其他诸如后方如何如何之类的因素。
所谓人和,可以理解为政通人和,战争中,如果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何愁战士不够拼命,何愁军粮军饷不足,何愁战争不胜?也可以理解为在战争中,自主帅以下,齐心协力,共同战斗,若得有如此如一之师,何愁战争不胜?
上一章:第388章、备战,计谋 | 下一章:第390章、宛城,群英聚(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