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上一章:第一部分 | 下一章:第三部分 |
亲们,电脑与手机端都用www.xiuluoxiaoshuo.com打开访问,非常方便,一定要记住哦。
文化联盟
欢迎晚宴定在下午四点,对于晚宴来说这个时间点显然过早了。马丁解释说,这是考虑到街上没有路灯,担心夜路难行,客人归家不便。“西柏林那边封锁了我们的煤炭运输,供应自然会出现短缺”“所以我们也拒绝给他们运送粮食”“导致他们对我们实行煤炭反封锁”,这样死循环似的无解争论亚力克斯早在布鲁特伍德时就听过了,那时他尚在归途中。
方才四点未到,天色却已然晦暗如墨染,透过堆满天边的厚实云层,仿佛已经可以看到柏林今夜的雪花飘飞。朝着远处从窗户透射的微弱灯光,亚力克斯和马丁在废墟间的小路上缓慢前行。文化联盟的总部位于耶格尔街,就在弗里德里希大街旁边,走到附近,周围环境霎时变得熟悉起来。
“哦,好吧。”亚力克斯感慨万千,“原来文化联盟就在过去的柏林贵族俱乐部。”弗里兹过去经常在那儿品尝白兰地,消磨时光。
“这个我倒不清楚。”马丁略微生硬地说,“我只知道现在这里是文化联盟。”
“纳粹曾将这里的名字改成绅士俱乐部,名字虽然变了,但在这里活动的仍旧是原来那些地主贵族。文化联盟把总部设在这里,真是有趣。”
“有趣?”
“在那些有钱人的心目中,文化是最没有价值、最不值一提的事情。”他们在私人包间里玩纸牌,在吧台喝酒聊天,然后在图书室对着书本打瞌睡。也许,弗里兹就是在这个地方跟人碰面,商讨助他逃离奥拉宁堡的事宜。
“所以,现在这样的安排挺好的,对吧?甚至比以前更好。”马丁试探道。
“我记得以前俱乐部里连服务员都穿着燕尾服。”亚力克斯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
“嗯,是的。”马丁不自在地答道。
“现在也穿吗?”亚力克斯被逗笑了,“社会主义燕尾服?”
马丁尴尬地转头,不知该如何回应这样的调侃。
刚走进大楼,就听到酒盏相碰的叮当声混合着嘈杂的交谈声顺着大理石阶梯飘然而下,清晰可闻。
“我还以为我们会到得比别人早呢。”亚力克斯边说边脱下大衣。
“大家已经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你了。”马丁说着,在前面带路。“歌德。”马丁指着楼梯平台上的肖像介绍道。
到了二楼,迎面拥来一群参加宴会的客人,争着跟他握手问好。他们胸前都别着统一党的徽章,连握手的方式都透着一股党内人士特有的严肃正派。
“很荣幸见到您。旅程还顺利吗?”
客套寒暄一波接着一波,亚力克斯几乎插不上话,只能机械地点头微笑,一遍又一遍。没人知道今早发生的事情。
楼上有两间会客厅,其中一间的大门被核桃木镶板围了起来,似在维修;另一间就是欢迎会举办的地点了。会客厅里来客如云,长桌靠放在墙边,铺着深紫色的光滑锦缎,上面摆满了自助餐点。亚力克斯心下暗笑,这些人嘴上说着等不及要赶过来迎接他,而事实上,他人还未到,他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将餐盘盛满了食物。整栋建筑看起来疏于维护已久,地毯脏乱蒙尘,黄铜栏杆也黯淡无光。不过,其他地方乍看与原先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豪华精美的家具,厚重繁复的窗帘,好似旧时的冯·伯纳思府邸。她已经在这儿了吗?
“啊,老朋友!别来无恙!露特说她已经见过你了。”是布莱希特。他一手握住亚力克斯的手,一手紧紧抓住他的胳膊,说话时嘴里还叼着根香烟。
“是的,我们见过面了。她现在也在这儿吗?”
“她还在莱比锡城没回来呢。她就喜欢这些短途旅行。我都跟她说了,写封信交代下就好了,她偏要亲自去一趟。不说她了。哎呀,你终于回来了。离巢的鸟儿终于都回家了。福伊希特万格肯定不想你走,对吧?他终究还是不愿意离开加利福尼亚啊。现在那边怎么样?”
“还是那样呗,天天都是大晴天。”
布莱希特耸耸肩。“那大太阳。现在回来了,又可以重新讲德语了。”说着,他朝房间里扬了扬手,其他人好像真的在回应他一样,声音骤起,此起彼伏,虽然嘈杂,却很悦耳,只因他们口中讲的是自孩提时起便烂熟于心的语言。“在这里,连空气都弥漫着鼓舞人心的精神。”布莱希特如是总结。
“我听说,他们拨给了你一个剧场。”亚力克斯试着找话题闲聊,却觉得自己像在梦游。那些英国士兵是否看见他了?
布莱希特又耸了耸肩。“在这儿,人们能在街上认出你来。在加州,谁知道你是谁?第一次在街上被人认出来的时候,我真是受宠若惊。这就是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在一些什么电影公司胡说八道,乱搞一通。等你见到海伦娜你就知道了,她现在的状态真是太完美了。对了,露特说你也住在阿德龙酒店?那里很舒服,比住在自己的公寓里都要好。特别是现在这种时候。”他伸手向上指了指空中看不见的运输机群。“他们封锁了我们的煤炭供应,这是个问题。”这与马丁给他的解释不谋而合,似乎每个人都对这个事实了然于心。
亚力克斯往布莱希特的身后张望,屋里已济济一堂。男人大多穿着老旧的西装,女人则都素面朝天,着装也是单一的羊毛裙和羊毛衫。“你知道还有谁也回来了吗?茨威格。很快,所有流亡在外的作家都会回来。可能除了我们的圣·托马斯。那种中产阶级的小资情调,对他来说很重要。托马斯·曼先生不仅写作的散文是毕德麦雅风格,连他的灵魂都透着一股毕德麦雅时期的味道。”布莱希特自得地嘲讽着,“他只想要一张柔软舒适,缀满流苏的沙发。在他眼里,可能瑞士才是最适合他生活的地方。”
“他可以好好待在美国,不需要像我们一样四处流离,疲于奔命。”
“不,他在那边已经快待不下去了。那些操蛋的事情又卷土重来了。他以为他得的那个诺贝尔奖能保护他?一旦那帮人找出……哎,你知道的,我就不多说了。话说回来,我还没恭喜你呢。我都不知道……原谅我……我都不知道你有这么强的……”布莱希特顿了下,“你真是黑马啊。我甚至都不知道你原来还是党员呢。”
“我不是党员。我的一些朋友是。但那是他们的事情,与我无关。不过39年以后,他们大多都已经不在了。”
布莱希特环顾四周,踟蹰了片刻,开口道:“唉,那个时候嘛,这件事情到现在已经很难说得清了。对于党内来说,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不遵从党内命令,是不忠诚的表现。”
“还有就是对希特勒示好。不过当然了,斯大林一直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闻言,出于谨慎,布莱希特有一瞬间的犹疑,不过他很快就自嘲似的笑了,忍不住略带顽皮地接话道:“是啊,他一直都知道。对了,他们现在应该会让你入党。你就只管告诉他们你不是那种会参加党派的人就好了。就说你是个无组织纪律的人。作家嘛,总是喜欢一个人工作的。”
“你就是这么把他们挡回去的?”
“海伦娜一个人给我定的规矩就已经够多了。”布莱希特挥了挥香烟,压低声音道,“这样,你就没有义务去完成他们交代的事情,会更自由独立一点。而他们也不得不配合你的工作,欲拒还迎,欲擒故纵嘛。现在是一个新的开始。”布莱希特朝西柏林的方向扬了扬下巴,说,“那边,还是那样,没什么改变。美国人根本就不在乎那些纳粹余党,只要他们不是共产党就好,跟委员会那帮人一个德性!但在这儿不一样,这儿有新的可能性,新的机遇。”显然,布莱希特对他自己所说的一切深信不疑,与马丁如出一辙。“不过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面包。听说他们打算再版你的书?”
亚力克斯点头,“嗯,我全部的书都要再版,就连《流亡日记》那本只有零碎几篇文章的,也在再版目录里。”
“记得跟他们要版税。他们有专门拨款的补助金,付得起。文化部门在苏联人那边是有优先权的,好像连煤炭都比不上这个重要似的。”布莱希特又讥讽地耸了耸肩,说道,“你见过蒂姆希茨了吗?”
“还没有呢。”
“他是德国文学的狂热爱好者,特别是歌德。哦,他就在那儿。萨舍!”布莱希特指着一个瘦瘦高高、戴着眼镜的黑发男子,对亚力克斯说道,“来,这就是我们尊贵的客人,蒂姆希茨少校。”
“真的很高兴见到你!”蒂姆希茨紧紧地握住亚力克斯的手,一身书生气,脸上挂着殷切的微笑,“欢迎你回国。”
“我听说是你把我带回德国的。”
“不,不是我,是你的才华。”谦虚的话语,却遮掩不住其中细微的骄傲与炫耀。他的德语讲得很地道,只是带了点儿口音。
亚力克斯点了点头,带着些许被讨好的愉悦,说道:“总之,我一定要好好感谢你。还有这个欢迎会,如此……”
“我的建议是,先来点儿火腿,填饱肚子总归是最重要的。”蒂姆希茨开了个无伤大雅的玩笑,随后又挂上那公式化的微笑,“好像艺术家们一直都在饿着肚子搞创作。我有太多问题想要请教你了。比如,《最后的障碍》主角的衬衫被带刺铁丝网挂住的那一幕,我就很想跟你探讨一下。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找个时间一起吃个午餐?”
亚力克斯忙不迭答道:“当然愿意,当然愿意。”如此轻易就达成了一件威利希望他完成的任务。
客人还在陆续进场,男士远远多过女士,就是不见艾琳。她不会默默躲在角落里,她肯定会端着酒杯款款向他走来。落落大方地同他打招呼,道一句好久不见别来无恙。毕竟,他们之间曾是那样亲密。十九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现在的她又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这位是你的出版发行人。”蒂姆希茨介绍道,“亚伦·斯坦。亚伦是东柏林建设出版社的,由他负责你作品的再版工作。”
“是我的荣幸。”亚伦向亚力克斯微微鞠了一躬,俨然一个年轻版的蒂姆希茨,同样的坚定眼神和棱角分明的犹太人脸庞。“对于您的回归,我们全社上下都很高兴很激动,特别希望您能拨冗前来,给我们的工作提提意见。我们出版社就在不远处的这条街的尽头。《流亡日记》是……”“《流亡日记》绝对是亚伦最喜欢的一本书。”蒂姆希茨插嘴道,“他也有海外流亡的经历,所以特别感同身受。他先前和詹卡、安娜·西格斯一起在墨西哥城。”
“哦,你在墨西哥,那边怎么样?”
“挺好的。”亚伦语带犹疑道,“不过嘛,我们总归是外国人。瓦尔特比我们要适应一些,他之前在西班牙待过,会一点儿西班牙语,但我们中大多数人都对西班牙语一窍不通,所以只能互相依靠。我想,洛杉矶应该比墨西哥好吧?好像大家都这么认为,都想去美国。”
“甚至我们这些已经在美国的人都这么认为。”这个话题令布莱希特有些激动,声音高扬了起来,“我们经常想,现在身处的这个地方到底是哪儿?这就是传说中的美国吗?柏克班?卡尔弗城?这就是美国?不可能吧。所以你看,那个传说中的美国可能压根儿就不存在,就没有那样的地方。”
“就像《马哈哥尼城》那样。”蒂姆希茨说道。
蒂姆希茨特意提起布莱希特的作品,然而布莱希特似乎无动于衷,也不接话,只是照旧喝着酒。
“图尔帕诺夫上校来了。”蒂姆希茨挺直腰板,一本正经地为他们介绍刚进门的那位宾客,“他平时很少来这种场合,现在你知道你有多受欢迎了吧。”
布莱希特在一旁冷不丁地对亚力克斯补充了一句:“还是他的上司。”
蒂姆希茨不动声色地瞟了布莱希特一眼,不予理会。
图尔帕诺夫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剪着短寸头,甚是威严,看起来不似蒂姆希茨那般随和。碰面之后依然是公式化的简短寒暄——欢迎,谢谢,诸如此类。随后便是短暂的沉默。两人都指望蒂姆希茨重起话头,再小叙几句,以化解无言的尴尬。
“你知道他们情报管理处的人现在在哪儿办公吗?”布莱希特朝图尔帕诺夫努了努嘴,用不大但足以令周围人听到的声音说道,“在戈培尔以前的办公室。”
“房子本身并不重要。”蒂姆希茨赶在图尔帕诺夫发怒前连忙打圆场道,“重要的是房子里面的人做的事情。现在柏林就没剩下多少完好的建筑,所以就只能有什么用什么了。这一个月内我们重开了一家剧院,往后还会有更多,新闻广播,电影公司,这些都会相继开业。那时柏林又会恢复往日的生机与繁华了。”说完,他随便招呼了一个熟人,转移话题道,“来,伯恩哈德,快过来这边,来见见我们今天的客人。”
接着,又是一系列的客套话、欢迎词。布莱希特已经溜到别处挑逗其他人去了。图尔帕诺夫在桌旁正襟危坐,勉强应付那些来跟他寒暄拉关系的人,显然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离开了。蒂姆希茨正式举杯,致祝酒词,欢迎亚力克斯重回故里建设新德国。他激情澎湃地说道:“我们大家都知道,政治的进步往往追随着文明的脚步。”听众时不时若有所思地赞许点头,神情专注,眼神里闪烁着对光明未来的期许。亚力克斯突然觉得,布莱希特的愤世嫉俗在这里同样格格不入。和在加州时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时,他也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种可以温暖人心的希望的力量。破旧的西装,残酷的环境,皆无碍他们的顽强生存。无论是精心隐蔽躲藏,还是终日流离奔走,他们都未曾放弃过对光明未来的渴望与希冀。这是纳粹无法从他们身上夺走和抹除的。
他并没有被要求做过多的事情,只需发表几句堂皇的祝酒词,感谢大家对他的热情欢迎,仅此而已。无人期待他做一番高谈阔论,他在这里出现本身就已经足够了。蒂姆希茨想要和他共进午餐,交流文学问题;亚伦·斯坦期待他可以为建设出版社的英语出版物提供指导意见;马丁希望他将文化联盟当作第二个家。然而他现在真正力所能及的,不过是定期领取生活津贴,然后在他愿意的时候工作。在美从来就没有感觉“足够”的时候,如果没有玛乔丽的薪水,他无法想象他们该如何生存。而今在苏联占领区,他生活无忧,得到当局的青睐,似乎所有人都对他的归来心怀感激。也有人会礼貌客气地询问他一些关于美国的问题,比如他是否觉得美国会真心接受一个中立的德国,还是美国会重新在他们的占领区进行军备武装。他们问得小心翼翼,踟蹰犹疑,渴望得到答案,但又害怕知晓答案。亚力克斯忽然发觉,这真是异常讽刺。尽管是苏联开始实行的封锁行动,事实上却是他们自己感觉到了被包围的孤立无援。人们欢迎他的回归,隆重如迎接一个历经艰险、穿越敌人重重封锁而重回阵营的士兵。
“我希望你不会介意。”一个说着英语的声音在身侧响起,“我只是想跟你说一声,我真的觉得你很勇敢,站起来抵抗他们,很伟大。”亚力克斯扭头,见到一个女人双手拿着两个堆满了腊肠和土豆沙拉的盘子,操着纽约口音正自顾地说,“我是罗伯塔·科琳伯德。”说着,她轻轻地摇了摇手中的盘子,就当是握手了,“天啊,可以讲英文实在是太好了。你应该不介意吧?我的德语还不太合格,读报纸文章的时候感觉还好,但一旦交谈,一半以上的话完全是在脑子里不做停留地溜走了。”“你住在这里吗?”
她点头,说道:“我们觉得回来与否只是时间问题,最后都会回来的。你知道的,和你的经历差不多,委员会质询之类的事情。而且赫布是党内人士,只要被人知道了,根本就不会有人想要雇他做事情。”
“他是做什么的?”
“建筑师。一个建筑师除了建房子,还能做什么呢?在舍拉夫特那里工作吗?他们对我们穷追猛打,不把我们抓光他们就不会满足。不管怎么说,他是德国人,在这里出生,而且现在这里正需要建筑师。”她指了指窗外隐没在黑夜中的废墟,“所以我想,回来吧,总好过待在美国,每天只能坐在家里等传票。我可不想轻易满足那帮人。”
“现在在这边怎么样呢?我是说,你,你感觉如何?”
“嗯,这里不是纽约,这是事实。连一支像样的口红都没有。现在正是艰苦的时候,勉强不挨饿不受冻吧。好在赫布已经开始投入工作,不用待在监狱里听他们念叨《第五修正案》。他也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他和他的同事正埋头苦干,开始重新设计这座城市的建筑布局。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建造一座建筑,甚至是这个城市。在纽约这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对他来说,目前为止一切都挺好的。”罗伯塔环顾周围,继续说道,“他也非常期待能见你一面。对了,你认识纽佐尔吗?他也是流亡美国,住在加州。纽佐尔就像他的神一样。”
“没有,从来没有当面见过这位纽佐尔。”
“但你不是住在洛杉矶吗?好吧,我一直下意识地觉得,住在同一个地方的德国人都是相互认识的。”
“纽佐尔到美国很多年了,可能他已经把自己当作美国人了吧。不过,他是奥地利人。老家是维也纳吧,我记得。”
“哦,他不是德国人。奥地利和德国是不一样的。大概这里的所有人,除了我,都不会把这两者混为一谈吧?你看,我又在说些蠢话了。”她尴尬地转开视线。
亚力克斯笑道:“只有奥地利人才在乎这个。所以也可以说你并没有说错什么。总之,我在美国从未见过他。话说回来,你丈夫在建造新柏林,那你在做什么呢?”
“他们还没正式动工呢,现在还处于画图计划的阶段,我就帮他画图。我们两个就是这样相遇的,他是建筑师,我是制图员,而且我还要照顾里奇。”
“里奇是你儿子?”——“儿子”这个词还未出口,亚力克斯已觉心头一痛。
“嗯嗯,是的。不过他现在上学去了,所以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罗伯塔扭头看向别处,兀自继续说道,“有时候我真的特别想念家乡,特别是听到一些关于美国的言论的时候。在他们口中,我们美国人整天不是在纠察线痛打工人,就是在用各种私刑折磨处死黑人。我不是说在美国这样的事情完全不存在,但是……”
“他们真的是这样说的?”
“是啊,那些苏联人都是这样的论调。每次看里奇的课本我都会忍不住想,他每天在学校接受的到底都是些什么样的信息、什么样的教育。万恶的资本主义,好吧,这种程度的我还可以接受,但是动用私刑处死黑人?他们口中的美国和我们居住的美国真的是同一个地方吗?”她往后望了望,叹息道,“不过这总比他父亲蹲监狱要好。事情总会慢慢好转的。”
“是的,我相信很快就会有口红供应了。”亚力克斯轻笑道。
罗伯塔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像被捉到什么把柄似的。“我都不敢相信我刚刚竟然提到了口红,在这种场合……”
“不不不,这很正常。我们总是喜欢看到女士们打扮得漂亮优雅,即使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女士也一样。”亚力克斯说着一些无害的闲话,发觉罗伯塔明显想要终结这个话题,正四处张望着。
她重启话头,问道:“你太太在这儿吗?”
“不,她……她留在美国没跟我回来。我们分居了。”
“对不起。”她认真地道歉说,“所以是这个原因让你决定回来的吗?”
“不,有很多原因。”
上一章:第一部分 | 下一章:第三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