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上一章:第57章 | 下一章:第59章 |
亲们,电脑与手机端都用www.xiuluoxiaoshuo.com打开访问,非常方便,一定要记住哦。
“要我说,哪门课的夫子布置的课后学业少,就选哪个。”谢临风左手握拳敲击在右手掌心,脸上泛起微妙的笑容。
好家伙,真有你的。
苏晏瞅了瞅谢临风镇定自若的模样,暗自感慨他这真是快速掌握了选课的精髓。
想当年自己还是个学渣的时候,也是哪个老师的课水就选哪个,哪个老师给分高、事儿少就选哪个。
但是现在嘛,苏晏有种直觉,选课的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一是云山书院的课程必定不会让学子轻易钻空子,二是红包系统肯定也不会放任他浑水摸鱼。
由于苏晏尚未选定自己治学的本经,这接下来的一个月,他打算将五经义的课程挨个好好听一听,再做决定,选出自己最偏好的本经。
这样一来,剩下的空闲时间就更少了。
云山书院的课程文武兼修、知能兼求。
在池思淼介绍的课程里头,苏晏比较偏向于乐、射两门课。
之前入学大典的时候,他看到云山书院民乐团的演奏,对其颇感兴趣。
想要成为一个文人雅士,四艺“琴棋书画”当然是都要掌握的了。
以琴会友觅知音,听起来就很棒。
“我大概选乐和射。”苏晏幽幽地说道,“不过头一个月不是有试听的机会吗?每门课都去看看也挺好的。”
累就累一点吧,这蹭课的机会之后可就不多了。
苏晏为自己的勤学上进掬了把眼泪。
“对!有道理!”周允文点头附和道,显然对这好学的做法非常赞同,真不愧是小师弟,有觉悟,他在心里暗暗佩服。
“我大概会选礼和医罢。”周允文也讲了讲自己的目标课程。
“俗话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进则救世,退则救民。”周允文笑了笑,解释道。
若是自己的理想抱负终究未能实现的话,做一个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好大夫倒也不错,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苏晏看像周允文,心里有些感慨,小师兄真是有理想抱负。若是仕途不顺,无法兼济天下,便作为一名良医,身在民间依旧能利泽苍生,这是要将儒学的“以济世利天下”贯彻到底了。
“再说了,懂一些医理之后,若是平日里遇到些常见的小病小痛,自己就能解决,也十分方便。”周允文这么说着,更觉得这个选择不错了。
学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勇气和毅力都不可或缺。谢临风也是佩服地望着周允文,他拱了拱手作揖道:“还请周大夫今后多多照拂小弟。日后我学习有个什么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的,还得依靠您了!”
大家听罢噗嗤笑了起来。
“要不,我选书吧。”宋子修琢磨道。池夫子说了,这书并不单单仅是指书法,而是指书画。
宋子修心里想着,若是学好了作画,到时候或许能给自己的话本配图呢。
他自己来配图,便可以清晰地知晓这张图如何设计,要表达何情何景,如此才能完成他心目中最完美的话本。
宋子修并不想上太多的课,选一门就好。再加上学子们必须要上的四书课和经义、律法、算学,就够他受的了。
“我估计要去看看这兵学的夫子讲的如何!”谢临风望着课程表凝思了一会最后决定道。
***
学子们分舍之后上课的头一日,恰好也是十月的第一日。
一场盛大的秋雨打落了枝头摇摇欲坠的枯叶,落了满地金黄。
云销雨霁,碧空如洗,仿佛一切都没有什么不同。
但大家都知道,秋意渐浓了。
天气逐渐转凉,缱绻的秋风带着微薄的凉意钻进走在小道上的学子们的衣襟领口,让人不由得打了个哆嗦,直感慨“一层秋雨一层凉”呐。
由于被分到了上舍,与其他人的课室位置不同,苏晏和小伙伴们每次都是在公厨吃完早餐后分别,独自前往上舍学子们的课室。
上舍里除了他们这一届新生的五人,剩下的便都是上一届的学子,总共有十八人。
课间交流的时候苏晏才知道,上一届头一回分舍考试就考入上舍的只有三人。
可以说苏晏他们这一届真是群星荟萃了。
池夫子之前就解释过,分为上、中、下舍是为了让学子们更好地适应学习难度。
这上舍讲授四书文的夫子,讲起课来的确是比头一个月苏晏听到的更加深入。
即便苏晏自开蒙之后就开始读四书,但当时仅是通晓了文意。学的越久,见识越广,懂的越多,温故而知新,才越发觉得字字珠玑,意味深长。
从觉得这书本诘屈聱牙、晦涩难懂,到熟读成诵、倒背如流,学子们都是这么学过来的。
尽管如此,如今在上舍的课室里,却无一人敢说觉得自己已经对这经典炉火纯青、游刃有余。
就算是有人之前隐隐自得,狂妄自大,膝盖也坚持不了一堂课,听完只恨自己浅薄未闻先生言。通俗来说,听完只想跪下叫爸爸。
不愧是有“天下第一书院”之名的云山书院啊!苏晏发自内心的感叹。
书院的底蕴和气质,正是来源于一代又一代数十年如一日严谨治学的夫子们。
听完夫子们上课,学子们更加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四书课程上课的顺序由着难易、远近、大小之序,按照《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来排序。
先让学子们领悟《大学》中的“修齐治平”,提纲掣领,以定其规模。
之后再领会《论语》的言语精妙,蕴含颇丰,以立其根本。
然后再融会贯通《孟子》里的精微旨趣,以观其发越。
最后也就能够体悟《中庸》中的心法,修养道心。
四书的课程听下来,苏晏常常有醍醐灌顶的收获感。
然而到了五经的课程,他听着只感觉有些一知半解。
几个时辰听下来,苏晏脑子朦朦胧胧,抓不住要点。
没办法,苏晏只得先记下来,回去后再翻看系统发放的重难点手册,慢慢消化其内容,一点点啃不懂的地方。
至少,他还比别的学子多了个金手指不是,其他人听完这天书只能更加欲哭无泪了。
每次上完五经的课程,苏晏得花费一晚上来消化上课内容。
他不由得感慨,难怪说“读四书是熟饭,看其他经是打禾为饭。”,这也是体现了四书、五经的难度区别。
四书是准备好的熟饭,吃下去就可以填饱肚子,仅仅是消化这一道程序。
而读五经则是要从收稻谷开始,艰辛了好几倍啊。
也难怪乡试之后的正式科举考试只要求学子们选择自己所学的本经作答即可。
讲学的夫子们布置了作业,要求学子们根据给定得题目撰写文章。
毕竟时文这东西,若是长久不练习的话,会没有手感。只输入不输出可不行,科举考试最后还是要看输出的成果嘛。
夫子们还强调了,这交上来的文章他们评阅批注后还会张贴出来。这也是要学子们好好完成作业,不可敷衍。此外也是让学子们借此相互切磋学业,起到见贤思齐的作用。
四书五经的课程都被安排在每旬的前头几日,这是学子们精力最充沛的时候。
之后便是算学、律法的课程。
头一次上算学,苏晏还有些担心。
前世他的数学可谓是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
不论是高中的函数与方程、圆锥曲线、立体几何……还是大学数学的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每堂课都留下了他迷茫的眼神。
数学很纯粹,不会就是不会。
苏晏回忆起了在那遥远的从前被数学摁在地上暴打的日子,头皮发麻。
在上算学课的前一天晚上,他怀揣着淡淡的忧伤辗转反侧。
第二天,他们一行人起得稍稍迟了点。
毕竟天气越来越冷,起床也愈发艰难。
谁想离开温暖的被窝啊!
“我和我的被窝,一刻都不想分离。”谢临风幽幽地说道,他们一行人逆着凉飕飕的秋风赶到课室。
夫子在他们后脚进来,关上了课室的木门,也没有对几位差点迟到的学子叮嘱什么。
所以说其实晚一点到也挺好的嘛,谢临风坐到座位上后摸了摸下巴,他好像发觉了上课踩点到的快乐。
谢临风内心蠢蠢欲动,打算在之后的课程中付诸实践。
教授他们算学的夫子,是一个看起来十分和蔼、心宽体胖的夫子。
苏晏忍不住盯着他有些略微秃头的脑袋,暗自感慨这夫子肯定对于算学格外有研究。
他秃了,也强了。
这夫子做了自我介绍,姓傅,单名一个数。
傅夫子显然对于教学很有研究,想必也是见多了被算学逼到濒临崩溃的学子们。
他头一堂课打算从兴趣入手,先激起学子们对于算学的好奇和乐趣,让他们在之后的算学路上,不管与算学有缘无缘,也能苦中作乐,不至于过于自闭。
于是,他一开始就给每位学子发下一张稿纸。
苏晏拿到稿纸,看到上面的九宫格,吸了一口凉气。
好家伙,这是数独开局?
此时傅夫子看到大家都拿到了稿纸后,便开始介绍这内容。
苏晏看到的这个九宫格被称作是“河图”、也被称之为“洛书”和“纵横图”。
即是在一个由若干个排列整齐的数组成的正方形中,要求图中任意一横行、一纵行以及对角线的几个数之和都能相等。
傅夫子给他们发的是由三横行、三纵行组成的三阶纵横图,需要填入九个不相同的数字,使得每一横行和每一纵行之和等于十五。
傅夫子笑眯眯地讲述完,便让学子们自行尝试,让他们与同窗们一起探讨解法。一到九,相搭配,组十五。
苏晏一边在心里默念着题目要求,一边用炭笔在稿纸上进行尝试。
他试了几种都不太行,心里叹了口气,果然自己还是没有什么数学天赋。等放学后,一定得喊季时去山下买些核桃,给自己补补脑子。
宋子修看着这题目就一个头两个大。
周允文则是眉头紧锁,想找出这类题目的规律。
苏晏正准备问问小伙伴们的情况,就听见谢临风欢快的声音:“这还不简单!小爷我做出来了!”
闻言,苏晏、宋子修、周允文都惊讶地抬头看着谢临风。
谢临风见他们目光炯炯地望着自己,一张俊脸眉飞色舞。
他咳了咳,清了清嗓子,又做作地假装吹去稿纸上的浮尘,然后弹了弹纸张,立起来给小伙伴们看。
苏晏定眼一瞧。
上一章:第57章 | 下一章:第59章 |